公元755年,大唐帝国的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统率15万精锐的边军发动叛乱,是为安史之乱。彼时,大唐承平日久,内地的驻军军备废弛,战斗力羸弱。更要命的是,大唐实行的国防政策是“守外虚内”,即大唐将重兵集团都布置在边境上以开疆拓土,唐军总兵力49万人,除京师长安有3万余人外,其它几乎都在边境上。安禄山所辖的边军更是唐军中最为彪悍的军团,安禄山叛乱后,大唐在长安附近迅速征召了10多万青壮年从军,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哪里会是如狼似虎的边军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安禄山接连攻陷大唐的东都洛阳和京师长安,唐玄宗李隆基逃亡蜀地(四川)避难,太子李亨则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肃宗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并抽调大唐在西北边境的边军赴内地平叛,代价是大唐的西域和河西因为唐军内撤,逐步被吐蕃占领,不过唐肃宗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经过8年的艰苦战争,唐军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

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大唐深感枪杆子必须握在自己的手里的重要性。于是,大唐从当时西北边军中选拔了一批精锐之士,组建了一支直属于皇帝的军队,并为其取名为神策军。神策军作为皇帝的亲军,护卫着皇帝的安全,必要时也会参与平叛战争。唐肃宗将神策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宦官鱼朝恩手里,鱼朝恩正是利用手中的神策军左右朝局,鱼朝恩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扩充神策军的规模,使其达到万人以上。鱼朝恩被元载设计刺杀后,神策军的指挥权才回到了唐代宗(唐肃宗的儿子,也是安史之乱的终结者)手里,唐代宗吸取宦官专军权的教训,将神策军交到自己信任的将军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783年,唐德宗(唐代宗的儿子)以白志贞为神策军统帅,恰逢“泾原之变”,叛军攻陷长安,德宗出逃奉天,在变乱中神策军指挥官白志贞带着神策军跑的无影无踪,反倒是德宗身边的宦官对他不离不弃,并协助奉天城的将士守城,变乱平定后,唐德宗回到长安。经此一事,德宗认为武将不靠谱,不值得托付大事,遂于兴元元年(784年),任命自己的亲信宦官为神策军指挥官,并设左、右厢都知兵马使,明确宦官掌管神策军的指挥体制,从此大唐最精锐的神策军成为了宦官的“打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大唐正处于藩镇割据的泥潭,各地藩镇叛服不常。大唐中央朝廷经常要进行藩镇战争,于是,大唐集中人力物力打造加强版神策军,最后,神策军的规模达到10万人,他们拥有唐军最先进的装备,在粮饷上也是优先保障。唐文宗时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圆仁就说过这样的话:“左右神策军,天子护军也,每年有十万军。自古君王,频有臣叛之难,唯置此军以来,无人敢夺国宝。”可见,神策军对威压藩镇,稳定大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