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0月11日,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在京开幕。本届大会聚焦“书写伟大时代 精品奉献人民”,展现广播电视精品创作的丰硕成果与时代精神,推动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深入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会相关论坛上,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侯鸿亮,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导演、影视制作人,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李路作为一线从业者代表,围绕“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佳体验”主题发表了演讲。

以下为三位代表演讲原文:

孙忠怀(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

制作精品 扬帆内容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现在已经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生产的大国,整个网络视听的用户规模就超过10亿。过去两年,随着整个行业进入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提质减量”成为共识。在总局和各地方局的指导下,各个品类的优秀作品开始不断涌现,可以说百花齐放。一个是精品佳作肉眼可见地增多了,很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火爆出圈,创作水位不断拉升;另一个是文艺作品的题材越来越多元,类型越来越丰富。

以腾讯视频为例,今年年初收官的经典剧集《繁花》,是一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的严肃文学作品,无论在审美上还是制作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暑期档推出的《庆余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也是观众期待已久的口碑佳作;而刚刚获得豆瓣9.4高分评价的《山花烂漫时》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主旋律作品,改编自真人真事。这些作品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型,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像是《繁花》《玫瑰的故事》,更是分别跟上海、北京的文旅联动,掀起了一股城市文旅热潮,跨界的放大效应明显。这说明整个行业不是某个单点突破,而是整个创作生态的突破。

作为从业者,我们感到很振奋。腾讯视频是一家长视频平台,我们每年要生产大量内容,包括剧集、电影、动漫、综艺。这么多的作品,要想稳健发展,关键是好内容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好内容往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能够引领社会风尚,承担文化价值。只有制作精品,传播精品,才能让广大用户对我们建立信任,对行业建立信心。也只有制作精品,传播精品,才能真正走入人民,服务人民。腾讯视频的使命感,就是要持续用美好内容打造美好平台。如何减少平庸,增加精品,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在内容上,首先就是品质和创新。好作品需要新质的表达方式。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而是期待更多文化与精神内容的供给。现在行业大的趋势是创作上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可以说,文化产品的精神深度,已成为观众筛选作品的重要标准。无论是剧集、综艺、动漫还是纪录片,在我们筛选立项的时候,除了要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要有一个好故事,还要进一步挖掘作品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

其次就是全面拥抱多元题材。对于平台来讲,我们必须不断丰富内容供给,丰富不同的题材,增加不同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精品内容往往会有破圈的效果,能够引领社会风尚,承载文化传播价值。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网络视听创作的重要使命。好作品要能够传承中华文化,打动人心,走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好作品是关键。对于创作者来讲,就是要用最新的艺术手法,现代的表达方式,来激活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

尤其是在当下,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文化作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最近在我们平台刚刚结束热播的纪录片《布达拉宫》,讲述了围绕布达拉宫的,关于民族文化创造、传承、守望的几个故事。这部纪录片的细节非常饱满,在对技艺传承的叙事中,追古溯今娓娓道来,实现了文化的跨时空连接。这部片子受到欢迎,恰恰就是文化的魅力。

对于腾讯视频来讲,中国文化符号和中式美学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也成为我们打造文化IP的重要依托。比如我们今年热播的大剧,无论是《庆余年第二季》《长相思第二季》,都是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

在动漫这个内容类别中,传统的中国美学风格更成为我们内容在国际市场上的独特优势。比如《剑来》,这部作品有一个中国古典文化构建的世界观。

其次,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可以让全球观众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与认同。我们有很多原创IP是面向全球发行的,目前已经有300多部作品在海外发行,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许多中国影视作品和动漫作品,都受到了国际观众的热烈欢迎。像是动漫《龙族》《斗罗大陆》等作品成功发行至海外平台,剧集《三体》《漫长的季节》《繁花》更是屡获海外大奖。其中《三体》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IP,不但开创了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科幻类型,更是成功发行至日本、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全球观众的喜爱,成了近年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现象。

这证明,只要具备高质量的制作和有力的表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喜爱。作为主流的长视频平台,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

现在正处于技术大变革的前夜,AIGC大模型等新的技术对网络视听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全面的,覆盖了从内容的制作端到产品端的整个链条。要想让我们的文艺作品能够传播的更远,更广,就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在全球的技术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产业的未来。长期以来,腾讯视频把艺术与科技驱动置于战略的核心位置,目前,我们平台自研的AIGC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力,服务于我们广大的创作者和用户。

除了赋能影视制作,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上,我们更重视用户体验和实用的方向。通过领先的音视听技术,来提高广大用户的观看体验。接下来,我们将坚持用户为本,科技向善,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好的作品得以传播。

侯鸿亮(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

触摸时代 感受共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深知,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形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尤其是在艺术门类互融互通,表现形式交叉融合,文化产品海量供给,受众各取所需,电视剧不可避免地受到越来越多冲击和挑战的今天,电视剧工作者更应该树立创作精品的志向,与观众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任何时代的文艺都是因时而兴,乘势而变,触摸时代,感受共振。树立精品创作的意识,需要主动地深入生活,到群众中去,切身感受时代的脉搏。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既是一卷宏伟史诗,也是穿过我们身体的细碎时间,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重要的记录者。

今年是正午阳光成立的第十年,这十年间,正午阳光一方面在不断开拓,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各个题材领域都推出了代表作品;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的以艺术的、审美的、形象的方式为时代精神赋形,探索主旋律创作的无限可能。

从买下版权,到今年2月初第三部收官,《大江大河》系列的创作也历时整整十年。这系列作品的精髓在于,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在深度、广度、高度三个维度的深入挖掘上。大江的创作,源于原著作者阿耐对改革开放的深刻洞察,弥补了历史叙事的死角。剧中,四个主要人物如同四根坚实的柱子,支撑着对国营、集体、民营及外资经济形态的深刻描绘,展现了改革者们的奋斗、觉醒与蜕变。

这份“深”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的全面剖析,更渗透于社会生活、政治变革乃至精神面貌的细致入微,深刻地挖掘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做完了这个系列,做到了有始有终,就是想以电视剧为笔、为册,去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响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创作实践要求。《大江大河》系列跨越时空和年龄,老一辈寻味情怀与岁月,年轻人则从中理解父辈,认同当下,致敬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还有三部由总局命题,在总局指导下完成的主题创作:21年初播出的《山海情》,通过一个局部展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用导演孔笙话来说,这部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我们实实在在地讲述了一个关于民生民情的故事,这个“实”是真实的“实”、现实的“实”、也是踏实的“实”。

尽管筹备时间仓促,但我们仍尽最大的努力,深入挖掘扶贫题材中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剧中展现出的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加深了国内外观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

自2021年首播以来,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成功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展现了强大的国际传播力。习总书记在9月2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会见科摩罗总统阿扎利时,称《山海情》为“中国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历程的真实写照”。足见想要文化出海,就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扎根本土,让故事独具东方韵味,用情感的共鸣搭建国际的桥梁,让国剧成为中华文化强有力的名片。

22年底播出的《县委大院》,虽然有了《山海情》的经验,但也有新的难题,它不像《山海情》那样有明确的原型,中国目前有1000多个县,可以说浩如烟海,创作陷入了没有方向没有抓手的困境,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好的剧本是用脚踩出来的,在总局的协调、安排下,编剧王小枪和联合导演毛毛,分别前往江西省大余县、湖南省衡南县挂职,历时数月,切身感受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并成为他们的一员,积极参与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帮助了我们更好地设计人物、组织故事、落地细节。

《县委大院》在叙事上近乎白描,从县委书记到村官,个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可亲可感,他们都有进退两难时的迷茫、焦头烂额时的疲惫,更有面对问题时的拼搏奋进,最终收获“光明”的前景。我们追求用最质朴的手法,展现最真挚的情感,完成了一部“大巧若拙”的作品。

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开机的《生命树》,以充满理想主义的两代巡山队领袖为核心,以此铺陈群像,塑造了一批为了守护青海生态面貌付出了青春、汗水甚至生命代价的人物形象。

这是正午阳光第一部将重点聚焦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既是一次叙事美学的创新,也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即将在下旬播出的《小巷人家》,则是我们对年代题材的深度开拓。故事开始于充满时代气息的70年代,横跨二十载春秋,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剧中,苏州小巷的两代主角们迭代成长,以娓娓道来、温柔可亲的口吻追忆时代之蓬勃。我们非常期待剧集播出后,能够引起各个年龄层面观众的集体共鸣。

除了作为创作者,今年4月份起,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赋予了我会长的新身份。接手工作以来,协会新一任的领导班子,在总局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倡导行业自律,维护合法权益,组织行业调研,了解产业现状;

针对近年来,特别是古装电视剧的美术设计不断发生舆情事件的现象,在6月份举行的第一次会长办公会议中,通过了成立美术工作委员会的提议,现已得到总局的批准,在本次大会上,将会宣布正式成立;同时,协会的各个委员会也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从业人员和制作机构,团结凝聚行业力量,努力推动电视剧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见证它拔节生长,勇立潮头,我们也将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为时代再赋新篇。期待着在上级领导部门,行业各组织、单位,影视剧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华彩篇章。

李路(导演、影视制作人,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

抵达文艺精品创作的目的地 走进人民的心坎里 留在岁月的长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文艺作品在影响世道人心方面责无旁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追求的多元化、国际化,电视剧作为最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形式愈加要发挥出不亚于“灵魂工程师”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唱衰电视剧的创作和播出,因为它一直都是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刚需,精品化创作势在必行。

我本人在选择题材和创作方向时也始终以“贴近人民、观照当下”作为一个重要原则,《老大的幸福》《坐88路车回家》《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人世间》等都是在火热的时代生活里应运而生的,也是结合我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感而发的创作。

今天就谈谈我对精品创作的三点感悟。

一、精品化创作的目标。

每当着手创作一部剧时,我都会反复问自己几个问题:要拍给谁看?要表达什么主题?和当下的连接点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创作这个作品?跟以往的作品相比突破在哪里?当然,我也会给自己立一个很高的目标,那就是:不止是拍一部剧,而是力争要做成这个时期、同类题材的一种文化现象级的作品。这个目标很难,并非都能实现,但方向引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立起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只有方向和目标想明白了,才能保证每一场戏、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都能服务于主题不跑偏。

那么精品创作的目标是什么?

(1)品质为先、兼顾市场影视剧市场需要满足不同层级、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欣赏需求,当下有个常用词叫“赛道”。但我认为每个赛道都应该品质为先,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要让某些赛道沦为低品质的代名词,更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每个赛道都应该涌现出更多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更能感受真善美的作品,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快消品”。“有意思”的同时再多追求一些“有意义”,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创作者具备的文化自觉。

(2)不止于即时满足的情绪价值,更要追求深远的情感价值。在过去一两年进行剧本创作时,几乎每次我都会听到大家说,我们要“满足观众的情绪价值”,但我认为精品创作不能止步于满足情绪价值,更要追求共同、深远、长期的情感价值,要用闪耀着人性光芒、散发着文化内涵、感性抒发和理性思辨相结合的作品来提升思想、滋养心灵。

今年夏天,我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网,成了连接各个年龄层的精神交汇点,更带动了多地历史文化名胜的出圈、出海,除了创作团队多年付出的心血得到认可和回报,我们也从中再一次看到了经典文学作品和经典艺术形象的永恒魅力,其创作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所谓“经典”,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经过历史选择的最具价值的作品、是能彰显文化自信、平视世界的底气。我们在新时代里,应该勇于尝试新形式、新角度、新类型,多创作一些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来的、无愧于“作品”这个称呼的电视剧。

二、精品化创作没有套路和捷径。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全新的历程,没有模板和套路,更没有捷径。以下几点也是我在今后创作中要时时提醒和鞭策自己的。

第一,要有情怀。有情怀的内容才会被载入史册,“情怀”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自觉担负起一种责任,有勇气啃最难啃的骨头、走少有人走的路,自觉地在作品中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力争用好故事、好影像记录时代、记录人民,为历史留下负责任的痕迹,这也是我一直推崇的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

第二,要有担当。担当需要眼光和胆识,既要完成某类题材某些话题的勇敢探索,让观众感知到对时代和社会的叩问,但又不能越过传播红线,既不回避矛盾又能体现温暖,这才是中国式的温暖现实主义。

以《人世间》改编为例,120万字的鸿篇巨制、时代巨变中经历的困境等等在改编初期让很多人不看好,但我坚持要做这个选题并将“温暖”调整为全剧的底色,因为改革开放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个干部和群众的隐忍和奋斗,我们应该有作品让世界看到普通中国人身上的骨气、勇气和底气,应该用作品去讴歌最平凡、最无私的大多数人。

第三,要有定力。导演必须是一个多面手,他应该是剧本主题意义的阐释者、他需要成为演员的一面镜子,他更是集体创作团队的组织者,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我导演的作品只有五部,《人世间》之后三年我没有拍戏,信息时代的知识更迭是飞速的、而每个人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不可能不经过时间的沉淀、知识的更新,就能源源不断地输出精品,因此,作为创作者,我们要永远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做一个终生学习者,永远不能脱离火热的现实生活,永远要有发自内心的表达冲动,永远保持不慌不忙的定力,永远要做个有艺术良心的创作者。带着敬畏和尊重创作出来的作品,观众都能在作品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并形成全民共情的观剧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行业健全发展是精品呈现之母

近年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和各级主管部门在创作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产业管理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土肥大物则产,水深大鱼则游”,作为一线创作者,我们希望看到传统电视台和新媒体播出平台的共同繁荣,希望看到长视频和短视频的百花齐放,希望拥有更加多元的创作题材和相对宽松的审查机制,希望拥有良性竞争的秩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因为这是一个我们深爱并为之付出青春和心血的行业,这是一个持续给观众带来欢乐、温暖和感动的行业,也许现在暂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困难,但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少一些戾气、多一些感恩,少一些跟风、多一些引领,充分运用优质的传播渠道和手段,将历史和时代的滚滚洪流化为更多的精品力作。抱团取暖、相濡以沫,才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立足之本、梦想之地!

编辑:小里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