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诸葛亮,可以说是古代文人智慧的化身,就连鲁迅先生都说,诸葛亮“智而近妖”。唐代诗圣杜甫曾写了一首诗评价诸葛亮,而这首诗也被《三国演义》收录,就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读起来朗朗上口。

杜甫所写的《八阵图》这首诗,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的确在三国时期的一众谋士中,是出类拔萃的顶尖智囊之一,除了庞统、郭嘉和司马懿,能与其比肩之外,其余谋士,的确与诸葛亮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然而,诗的末尾也惋惜的说到,“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对于诸葛亮来说,没有办法阻止刘备为关羽复仇而引发的夷陵之战,可谓是千古遗恨。

世人皆知,诸葛亮六出祁山,最终含恨五丈原。对此,诗圣杜甫不无感慨地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山,为什么没有实现《隆中对》中所设想的匡扶汉室的宏伟蓝图?其实,最关键的几个因素超出了诸葛亮的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庞统英年早逝

刘备当时去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就曾听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二人都到了刘备麾下,但是刘备却没有实现“安天下”的宏伟蓝图。庞统的谋略与诸葛亮在伯仲之间,但却因为急功近利,非要跟着刘备去西川,庞统为刘备献上上中下三策,刘备选择中策,结果导致庞统身死落凤坡。

如果庞统不是急于建功立业,而是与关羽守荆州,诸葛亮与刘备取西川,就不会导致庞统的英年早逝,也不会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但这个事情,超出了诸葛亮早期的预料,庞统的黯然离世,导致荆州没有卓尔不群的谋士,为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创造了可能性。

二、关羽大意失荆州

关羽之勇,世人感叹,关羽之谋,不敢恭维。由于庞统的离世,诸葛亮入主西川,帮助刘备成功取得西川。但对于荆州的守将,刘备执意选择关羽,毕竟关羽是跟刘备拜把子的兄弟。但是从刘备旗下的“五虎上将”来说,赵云守荆州可能更为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的一贯主张就是联吴抗曹,但是关羽围攻樊城、水淹七军之后,声名大震,急得曹操准备迁都,但在司马懿等人劝说下,曹操使用离间计,计划前后夹击关羽。关羽这个人太骄傲了,看不起士大夫,结果导致傅士仁、麋芳等人与吕蒙里应外合,间接导致关羽被俘身亡。而关羽大意失荆州,大大超出了诸葛亮的预料,也为后来蜀汉失去“三分归一统”的实力。

三、刘备执意与东吴开战

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刘备御驾亲征为关羽复仇,刚开始孙权还是想求和的,但是刘备却不同意。结果孙权不得已,就派了一个白面书生陆逊为大都督,在陆逊的“甜言蜜语”的“抬举”下,导致刘备大意,结果一个必胜的局,硬生生的大败而归。

刘备的夷陵大败是诸葛亮始料未及的,而且当时诸葛亮需要守益州,而刘备身边没有跟诸葛亮一样的智囊团,又加上刘备“以怒兴兵”,恃强冒进,犯了兵家大忌。最终导致蜀汉元气大伤,失去“霸主”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除了这三个重要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误信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蜀道难,导致粮草难以进行持久战;“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五虎上将的凋零,导致蜀汉在武将方面后继乏人;六次北伐,有两次与司马懿对垒,没有讨到便宜。至于阿斗,其实可能后世人们都误会了他,刘禅应该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总体来说,诸葛亮从跟着刘备出山,本来是围绕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而设计的《隆中对》,但却没想到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些事情超出了诸葛亮的预算,导致诸葛亮虽然六出祁山,终究还是含恨五丈原,没有实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宏伟蓝图。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