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说,若是此生只去看一个沙漠,那必定是巴丹吉林沙漠。只是看图片,巴丹吉林沙漠的四季光影、沙峰线条、湖泊色彩、浩渺星空就令人魂牵梦绕。巴丹吉林沙漠的魅力,来自其非凡的自然美学价值。今年7月26日,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景只应天上有。如今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世界自然遗产地,涵盖了世界上最密集的高大沙山、世界上最高的稳定沙丘、144个独特的丘间湖泊,这里还生活着肉苁蓉、梭梭、双峰驼、水鸟等丰富的动植物,以“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五绝著称于世。沙漠中五颜六色的“海子”,被称为“漠中江南”。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鸣沙区,被誉为“世界鸣沙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和吉格德(大沙枣海子)

巴丹吉林沙漠丘间湖泊丰富斑斓,犹如大自然的调色盘,为何茫茫大漠中竟有如此多湖泊存在?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董治宝表示,沙漠里的沙子渗水性特别好,降水渗入沙漠后,蒸发要靠毛管作用。强毛管作用需要更细的土壤颗粒,而沙漠里沙粒较粗,因而毛管作用弱,水分得以长期存于地下。沙漠降水在地下日积月累、细水长流,不断地为湖泊补给,逐渐形成沙山湖泊群。巴丹吉林沙漠沙山与湖泊的密切关系,即沙山中储存的水分稳定地补给湖泊,使得沙山越大,湖泊亦越大,且在气候波动的背景下,湖泊水位仍然能够维持长期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格图(红海子)

此外,高大沙山是巴丹吉林沙漠区别于其他沙漠的突出特征。高大沙山是由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进一步演变而成的大型稳定沙漠地貌形态,相对高度一般超过200米。巴丹吉林沙漠的高大沙山主要分布于沙漠中部和东南部,面积占沙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这里有世界最高沙峰必鲁图峰,其海拔1611.09米,相对高度达460米,号称“沙漠珠穆朗玛”,是世界上最高的沙山,并有诺尔图、苏敏吉林、音德日图等大湖分布其附近。必鲁图峰的形成在整个沙漠颇具代表性,关于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形成有纯风成说、下伏地形说(即认为流沙覆盖在下伏基岩上形成沙山)、地下水维持说(即高大沙山的形成是因为含水较多而不易吹蚀,沙山中的水分来自湖泊,通过毛管作用上升至沙山中)等多种假说。但对必鲁图峰的研究表明,风成沙的厚度至少在400米以上,不存在下伏地形,有力地支持纯风成说,即整个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形成是风成作用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必鲁图峰

同样位于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邻居”腾格里沙漠,虽然有大小湖泊400多个,但沙丘较平坦,没有出现高大沙山。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党支部副书记、顾问刘强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巴丹吉林沙漠地处南北有山的山谷之间,尤其是南侧雅布赖山的阻隔,受风力作用使沙不易溢出而经年累积,而腾格里沙漠向南较为平缓,没有形成有效阻挡,故沙丘较为平缓。除了地形地貌影响,风力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董治宝表示,巴丹吉林沙山在演化过程中,并不是水平移动,而是垂直抬高。冬春季的西北风和夏秋季的东南风等不同方向的风作用于沙丘,沙丘受力越积越高。

高大沙山与丘间湖泊完美组合,如此“宝藏”的自然地理条件,不仅是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的重要砝码,也是当地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当地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对自然遗产的传承和利用,为旅客提供融入当地环境的沉浸式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敏吉林湖

为保护沙漠,当地只作适当的旅游开发,把大部分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在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域之外,在一般控制区开展游览、体验等活动。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巴丹湖,是巴丹吉林沙漠为数不多的淡水湖之一,周边绿树成林,鸣沙云集,呈现“漠北江南”的秀丽风光。内蒙古巴丹吉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庆明表示,巴丹吉林沙漠旅游,除了散客外,以研学团、亲子团、老年团为主。

近些年,随着巴丹吉林沙漠申遗的推进,巴丹湖的旅游业态也不断丰富升级,配备沙漠自驾、沙滩摩托、滑沙等多种项目,越野冲浪、摄影旅拍等尤其受到游客喜爱。今年,低空飞行、直升机观光、高空跳伞、热气球观光等项目也将陆续配备,游客游玩选择更多。同时,在10月人流高峰期时,承载量远超平时,景区采取引导分流、增派司机和服务人员等保障措施,在保证服务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干扰。随着巴丹吉林沙漠申遗、知名度不断扩大,巴丹吉林沙漠旅游也已经融入甘青大环线,成为这条线路上必经的一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丹湖景区

现在,巴丹吉林沙漠成为沙漠越野爱好者的集散地,越野e族英雄会更是成为著名品牌赛事。巴丹吉林镇多个嘎查的民宿旅游、民俗旅游、沙海旅游等成为靓丽名片。集齐美食、美景的“大漠人家”休闲游,成为游客的向往。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好、文旅业态的布局,世代以放牧骆驼和羊为生的牧民,有的开蒙古包民宿接待游客,有的做导游和司机,有的开发畜牧业产品。

这种创新的自然遗产适度旅游开发模式,提高了牧民收入,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探索。阿拉善右旗文旅局副局长永荣表示,牧民和驾驶员都有“先保护、再合理利用”的共识,沙漠越野的路线,基本是牧民走过的路,而不是新开发的路线。“我们沙漠里基建很少,下一步也没有建设永久性装配式建筑的打算,我们不会破坏大自然。”永荣认为,虽然现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文旅软硬件相比成熟景区还有一定距离,但当地文旅的发展始终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尤其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后,环保意识更要提高。

(大众新闻记者 宫小昀 师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