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自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微信公众号)
这是一位肝癌患者的亲身经历,乙肝患者小峰,35岁,前段时间他因腿部浮肿来检查,没想到经过检查发现,乙肝已经发展成了肝癌......
医生询问他:“之前一次复查是什么时候?”
小峰沉默了,因为他也记不清了,近一两年都没有复查..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复查好像是难得上心的一件事,看似在病情稳定或好转后,复查显得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都不理会。而临床上许多的肝硬化、肝癌,都是从这导致的,没有什么中间的过渡,等到下一次身体出现状况以后,看到数据,直接病情恶化。
为什么要定期复查?
一般情况下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病情发作或者病情反复的时候不会有什么特异性表现和症状,往往容易忽视。而且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定期复查有利于判断治疗的效果以及自身的肝脏情况。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因为忽视了定期复查,造成了疾病的进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费用和难度,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很难恢复如初。
1、观察用药疗效
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定期复查能够了解药物的有效性,推测病毒转阴时间;及时发现耐药性并更换药物。
2、发现药物副作用
抗病毒药物长期服用需要注意副作用,虽然出现副作用的患者较少,但仍需及时处理、调整用药。
3、检测病情变化
虽然规范治疗的患者病情恶化概率小,但是仍然存在,尤其是病史较长的中老年人,复查能够及时检测病情变化。
4、调整用药方案
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可通过复查了解情况,调整更好的用药治疗方案,促使病情好转。
复查哪些项目呢?
1、血常规:
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等。病人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血象的变化往往可以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2、HBV-DNA:
这个指标直接反应了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及传染性,通过复查HBV-DNA可以了解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是否出现耐药,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B超:
通过定期检查B超,可了解病人肝脏的大小、形态、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等,据此判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的方向转变,或有无占位性病变(肝癌)。
4、甲胎蛋白(AFP):
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甲胎蛋白很少升高,即便升高,也很少超过200微克/升。但是当发展到肝癌时,病人的甲胎蛋白就会大于400微克/升。
5、肝功能:
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A)等。根据以上指标可以综合判断病情的轻重。
6、胃镜:
当无法根据化验结果判断病人是否发生了肝硬化时,可以进一步作胃镜检查。如果发现病人的食管和胃底部的静脉曲张,则说明该病人已发生了肝硬化。
7、肝纤维化:
可以通过该检查评估肝脏的纤维化严重程度以及动态进展情况,肝硬度检测数值越大,说明肝脏质地越硬,肝硬化程度越重。
8、肝穿刺检查:
当根据其它检测方法不能明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或存有疑问时,可以进行肝穿刺检查。
9、其它:
包括血糖、尿糖、尿常规等。根据这些检查,可以了解病人是否已经患了与乙肝相关的疾病,如肝源性糖尿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
慢性乙肝患者一般是每3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延长至半年。当然如果是病情活动期,则根据病情的变化适当的缩短复查间隔时间。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医嘱,不可自我盲目决定复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