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通人性,会审时度势的人,总是在被形势抛弃争之前抛弃形势。即使行至绝境,穷途末路,也会以胜利之姿“凯旋而归”。

为什么呢?因为人性所至,就如太阳有时也会隐藏在云彩之后,这样我们就看不到落日西沉了,会令我们猜测它到底是落了还是未落呢?

一、不要等待他人弃你而去

人性就是当你声名不再时,他们或会无情地将你遗忘,或会将你生生活埋。所以明慎的人知道何时换马,以免此马跑到中途颓然倒地,为天下人耻笑;美人会在青春即将失去时,轻轻放下那面映照岁月的镜子,以免年华老去,空对镜中斑驳,徒增悲叹;会审时度势的人,在形势抛弃他之前抛弃形势。

比如:范蠡与文种,春秋智者的不同归宿。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在范蠡、文种等贤臣的辅佐下,历经艰辛,终于灭吴复国。然而,在胜利之后,两人的选择却截然不同。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遂向勾践辞官归隐,泛舟五湖,最终得以善终。而文种则因贪恋权位,未能及时抽身,最终被勾践赐死。范蠡的急流勇退,不仅保全了自身,也赢得了后世的敬仰。
再比如:张良与韩信,汉初功臣的不同命运。汉初,张良与韩信同为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张良在功成名就后,主动选择退隐,不问世事,专注于修道养性,最终得以安享晚年。而韩信则因功高震主,又缺乏政治敏锐性,最终落入吕后之手,被夷三族。张良的急流勇退,不仅避免了个人悲剧,也为后世留下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美名。

二、事情开始之初,不要撩起他人过高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备受称颂的事物,很少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实从来赶不上想象。想象一事完美很容易,而事实上达到完美却很难。想象总是与欲望相结合,孕育出来的东西往往与现实相却甚远。

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多么优异,都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预想。于是,就有人会有上当受骗之感,即便你的事情做得多么完美,他会常常导致他人对你的失望,而不是对你的佩服。

所以,一个光明磊落的开端,最宜激发人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而非过早地抬升众人对结果的期许。因为,当现实以超乎预期的美好姿态呈现,那份惊喜与满足将远胜一切预设的欢愉。

然而,此理于恶行则另当别论:当恶行的恶果被刻意夸大,真相大白时,人们或许非但不怒反喜,视其为解脱,那些曾被视作灾难的前兆,也可能在对比之下显得尚可承受。

这更是人性中复杂的一面:在对比与参照的框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而坏事也可能因预期的调整而有所缓和,所带来灾祸之事,其结果变得也似乎可以接受了。

比如,在职场中经常遇到的类似的场景,小李是一家初创公司的项目经理,他负责推动一个新产品的研发。在项目启动之初,小李满怀激情地向团队成员和外部投资者描绘了产品的宏伟蓝图,承诺将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出颠覆市场的产品。这样的宣传无疑激发了所有人的热情和期待。
然而,随着项目的深入,技术难题、资源调配、市场需求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项目进度远未如预期般顺利。此时,那些曾经被小李撩起的过高期望开始转化为沉重的压力,团队成员士气低落,投资者也表现出明显的不满和焦虑。
如果小李在项目之初能够更加谨慎地设定目标,与团队成员和投资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共同制定一个既具挑战性又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那么即使遇到困难,大家也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被过高的期望所束缚。

三、烦人的事极少真正值得烦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性就是:有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人则事事想关心,声声事关重大,时时煞有介事,事事都说不清辨不明,弄得处处高深莫测。

其实,烦人的事极少真正值得烦心。若将本该弃之不顾的事终日挂在心头,实在太愚蠢。许多看上去俨然的事,不加理睬却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无关紧要之事,过于认真就会变成如牛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