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好!

我是许倬云,一个移居美国五六十年的老头子,已经90多岁了。年迈老病之际,我愿意与大家谈谈话,是因为我觉得:作为中国人,应该对中国做出一定的回报,将我专业上所得所知与诸位分享。

究竟为何,我们要设法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为何我们要尤其关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动?这个历史性的过程,过去是何种面貌,未来会走向何方?这是这本书,我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人类文明存在所谓“轴心时代”:差不多在距今2200年到2800年之间,世界各处的文明为例:白人占领其土地,剥夺其资源,践踏、奴役、杀害其民众,却殊乏愧疚之感,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因为这些人都不是神的子民。这是近五百年间,欧洲强大之后,白人对待其他地区的普遍做法,而且至今没有悔改的迹象。历史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对抗,也存在类似情形。

假若我们不理解历史上的这些分歧,就无法了解今日的世界,为何存在如此的不公平;也就不容易理解,为何近代以来的中国被打趴在地,受了一百多年的苦。

理解这些以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化,与其他文明互相适应,共谋发展。我们最终的共同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包容、互相合作的世界;我们共同享有地球上的一切资源,也在地球上和平共处。

我们不但要理解过去的历史,更要理解自身的现状: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在不同文明间如此频密地对话与竞争之时,我们中华文明应该采取何种立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这不是一句空言,我们的传统文化讲天、地、人三才,“人”居于中间参赞天地,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塑造自身,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行动。作为人,我们要依凭自己的良心,对待自己、他人乃至宇宙万物。我们中国人过去敬拜不同的神,也是凭着我们的良心;人与人相处,我们也经常说“凭良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中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及个体生命的自主、自由。

我个人觉得,“以人为本”这个立场,应当是人类共同寻找的未来世界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相信自己的良心,我们才会平心静气地去对待他者,不卑不亢,与他者建立平等互惠的长久关系。

尤其在未来,非洲大陆会慢慢被开发。等到非洲人不再是被世界遗忘的孩子,非洲世界能够全面融入人类共同社会的时候——请注意,天下弱势的百姓,不止非裔,处处都有穷而无告的受难者——我们应该张开双臂接纳他们,帮助他们。中国人受过苦,因此我尤其希望中国人能够尽量帮助穷而无告者,帮助天下那些受尽了冤、吃尽了苦的穷人,使他们能够理解自身所应拥有的权利,及其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同样,生 活在中南美洲的人类,以及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岛上的民族,一样等待有人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以互惠、互尊、互重的态度,与其共同缔造一个世界性的文明。

在这个人类文明转换的关口,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尤其要自尊自重,既不能骄傲,也不能践踏自己。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的此番想法。年岁愈长,我愈珍惜中华文明之中可贵的部分。当然,中华文明也不是没有需要检讨的地方,比如“五伦”,这是非常“定格”的上下尊卑;身处其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平等,也并不自由。凡此固定、呆板的伦常观念,其实是从宋朝以后才出现的,我们可以改革它。明朝出现的阳明心学观念,就比较不一样。我们应该重视这一尊重人性的体系,以解释今天“人的特别地位”,以及个体在人群之中的特别地位。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是人类之中的一分子,与其他任何人同样可贵,也同样应该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尽到自己的努力,去给人家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