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田

仿山,位于菏泽市定陶区城区西北6公里,《定陶县志》记载:“仿山在县西北十二里,层阜隆然,古曹国葬地,积壤之高,仿佛如山,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并祠焉。”

曹国为周代诸侯国之一,建都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疆域大致辖今山东省西南部。曹国历代国君为显示其政治权势和经济实力,将其墓地封土不断加高加大,仿佛一个山丘,故名仿山。

仿山由东、西两山组成,现占地面积为38160平方米,阜丘之高、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方圆百里首屈一指。仿山东山现南北长340米、东西宽90米,占地面积30600平方米,西山南北长140米、东西宽54米,占地面积7560平方米。东山是曹国国君的墓地,西山是曹国国君曹叔振铎次子卞及其后代的墓地。到了汉代,又有多名官宦死后葬于仿山,仿山由此形成了下部为周墓、上部为汉冢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王殿

据史料记载,仿山秦汉时开始建祠,隋唐开始建庙,庙宇历经多次修缮扩建。至晚清时,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仿山庙群,共有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40余座。仿山山势陡峭,苍松翠柏遮天盖地,楼台殿阁隐于其间,占地800余亩,南有仿山河、东有仿山湖,景色宜人。仿山成为鲁西南著名的风景名胜,1977年12月仿山被列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仿山东山山脚拾级而上,首先到了为纪念曹叔振铎而建的“大王殿”。“大王殿”原为纪念曹叔振铎而建的祠堂,原称“曹伯祠”,初建于秦汉时期,几经修复重建,形成了现有规模。

现在的大殿为上世纪80年代重建的,“大王殿”殿基高2米、殿高12米、面阔5间、东西长16米、进深8米,彩梁画栋、飞檐凌空、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后世百姓由于缅怀曹国开国君王的恩德,故尊称曹叔振铎为“大王爷”,所建的大殿命名为“大王殿”。“大王殿”后面为曹国王后殿,主要供奉曹叔振铎的三位王后。

据《曹州府志》记载,古有“曹伯祠”在仿山之巅,今“大王殿”是古祠之旧址。殿门西侧有三座石碑,右碑为清乾隆十一年所立,碑刻为“修补仿山大厦、寝庑、拜厦门并两阁记”,记述此次修葺历时一年,“叔殿、拜厦、寝室而翻瓦之,两庑暨三门而补葺之,内屏而更新之,又于玉皇阁后檐并门楼而整理焉”,并重修了西陵之三官阁;中碑为清道光年间重修时所立,左碑为同治八年再修时所立的“重修仿山庙碑”。

走进“大王殿”,古曹国的历史画卷铺展开来。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周朝政治统治体制的特点是封邦建国制,即通过对王室宗亲和重要功臣进行土地封赏,在各地建立大大小小的方国,由他们代替王室实行属地统治。另外,周王室还实行怀柔政策,“兴绝世,继灭国,举遗民”,册封了一些前朝的王室子孙和贤达之臣。周武王在世时,论功行赏,册封了齐、鲁、管、蔡、曹等第一批诸侯国,因其六弟振铎尽心辅佐武王伐纣,特别是在“牧野之战”中护卫武王有功,成为首批诸侯,分封到曹国。

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曹国疆域虽不算大,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北至今东明县,东南至定陶区冉堌镇,东北至巨野县东南部,西南至济水之阳,方圆百里。今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及曹县为其核心区域,这是《史记》所称“天下之中”的膏腴之地,曹国一度成为拱卫周王室的十二大诸侯之一。

曹国是一个特点鲜明的诸侯国,它的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展现了一个小国在大国夹缝中崛起、繁荣的轨迹,曹国的兴盛与衰落,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和政治影响。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其中专列了“曹风”一章,收录《蜉蝣》《候人》《鸤鸠》《下泉》四首,从中可以看出曹国百姓深受礼乐教化。

仿山不仅是一座诸侯王陵,还是一座文化之山,留下了许多人文传说,平添了诸多神秘色彩。

在仿山东、西两山之间曾有一宽50米的峡谷,俗称“阿谷”,谷底曾有一清泉名“阿谷泉”。相传孔子周游列国,率领弟子辞别卫国之后,在前往宋国途中经过曹国。孔子到仿山拜谒“曹国陵祠”之后到“阿谷”休憩,恰在这时,山谷上空飘来朵朵白云,孔子触景生情,叹曰:“阿谷停云也。”这个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辩通传·阿谷处女》,给仿山留下美丽的传说。“阿古停云”曾为古定陶八大景之一,这个故事在鲁西南一带广为流传,后人把仿山阿谷视为圣人莅临的“圣迹”。清代名士张彦士《阿谷停云》诗说:“菏水风清罢杵时,晴岚叆叇锁山眉。只今惟有浣纱石,犹带尼山化雨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乾隆年间所立联碑石坊

历代文人墨客游览仿山,在此题诗作赋、撰文抒怀,留下碑刻300余块,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仿山碑林,成为记录仿山兴衰演变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在仿山碑林中,如今保存最为完整、时间最早的是明天启三年所立,由曾任明代工部尚书、曹州人何应瑞撰文的《玉皇庙记》。碑文说:“山稽郡乘,曹叔之陵寝地也。以人力作阜……崇三十丈,延袤百亩。”对仿山的概貌进行了简述,并记述了修建玉皇庙的相关事宜,原碑至今仍屹立于玉皇阁前。其次是屹立于百神殿前的三组联碑石坊,每组均由五块石碑组成,上皆有屋形盖,三块为碑心,两侧皆镶有稍窄而厚的对联碑。三组联碑石坊之中,中间及右边的两组石坊碑为清代乾隆三十二年重修山门、玉皇阁、百神殿竣工之后所立,中间一组的石坊碑额题“含泽”二字,其两联为“古木龙蟠,周德虽衰留故国;穹碑鼎立,曹封依旧仰高山。”右边一组的石坊对联为:“玉宇琼楼快睹山头雨霁,鸾回凤翥遥看谷口风云。”是对仿山美丽风景的生动描绘。左边一组石坊碑为清道光五年所立:“蜿蜒结龙脉显披四宇灵风;苍翠学云根幻作一天化雨。”背面的对联为:“曲水环流浪涌石穴骇龙吟,双峰竞秀风过松林警虎啸。”这两副对联歌颂古曹国封地是藏龙卧虎、钟灵毓秀之地。

与仿山风景名胜齐名的,是鲁西南久负盛名的仿山庙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三月二十九举行的仿山庙会,起源于当地百姓为纪念古曹国第一代国君曹叔振铎而举办的祭祀活动,在千年流传中,逐渐演变成集宗教朝觐、寻根祭祖、集市贸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民间集会,每日到会人数逾十万之众。宋代翰林学士王禹偁和进士杨景山在仿山曾留下“每岁三月二十八日致祭”的碑刻,成为最早的关于仿山庙会的文字记载。仿山庙会于2009年9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伫立仿山之巅,纵目远眺,东南遥望范蠡湖,东北远观戚姬寺,东望梁王台,北顾古氾水,西南为汉高祖登基台,仿山周边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令人畅发思古之幽情,耳畔仿佛响起《诗经·曹风》之中的惆怅吟唱,不禁使人缅怀西周故国的历史沧桑、古今巨变。

(本文作者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