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步入靖江王府,就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桂林的历史文化之门,不仅能够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能领略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
靖江王府,又称靖江王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桂林市区最早被确定的国家级文化遗存,也是我国规制最特别、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藩王府,与靖江王陵共同构成了一座明代艺术宝库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它屹立于桂林山水之间,如同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灵秀自然的文化宝库,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与时代的变迁。
有游客“打卡”靖江王府后在社交平台上这样推荐:“靖江王府将桂林的自然美景与丰富的文化遗产完美融合,让每一位游客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对话,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穿越千年的历史遗迹
“桂林山水甲天下,阅尽王城知桂林。”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语道出了靖江王府承载的厚重历史。
1600年前,南朝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到桂林出任始安郡太守。他经常在今靖江王府内的独秀峰下岩洞内读书习文,曾写下诗句“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赞颂独秀峰。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广西开启了兴学读书之风。之后,独秀峰下的岩洞被称为读书岩,读书岩也成了岭南地区文脉的发端。
唐朝时,桂林刺史兼桂管观察史李昌巙在独秀峰下建宣尼庙,开办桂州学,这是桂林第一所官办学府,为桂林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就有桂林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赵观文。
宋元祐年间,桂州太守孙览考察颜延之所建读书堂、唐代州学遗址,建五咏堂,并在读书岩镌刻“宋颜公读书岩”石刻,该石刻至今保存完整。
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登基前,尝领静江军节度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桂林的行政等级得到极大提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受到中央重视,从而获得较大发展。
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王正功到桂林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府事。适值大比(乡试之年),典试后行宴享之礼。流传千古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正是王正功在鹿鸣宴上写下的,后镌刻于独秀峰读书岩上,成了桂林蜚声世界的最佳广告语。
元朝,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逃到独秀峰山下的铁牛寺避难,得以躲过叔父的追杀。他将铁牛寺改名为“大圆寺”,并在此寄寓两年。后其返上都登基(史称元顺帝),又改“大圆寺”为“万寿殿”。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为巩固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藩王府。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首封藩王,其中特封了他的侄孙朱守谦为桂林靖江王。洪武五年,靖江王选择在独秀峰南麓原元顺帝潜邸建筑王府。王府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建在以独秀峰为坐标的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宫殿、御苑、广智门等主体建筑,前后共有11代14位靖江王在此居住。
到了清顺治七年(1650年),明将孔有德率清军围攻桂林,孔有德因功被封为定南王并驻节于靖江王府,所以靖江王府又被称为“定南王府”。1652年,李定国率农民军攻破桂林,孔有德于王府内举火自焚,靖江王府毁于一炬。
清顺治十四年,清政府在靖江王府旧址上设立贡院,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科举考场。贡院开办时间长达250余年,共出了4位状元、585位进士、1685位举人,堪称读书人的福地。
1921年,孙中山先生曾驻节于此,设立北伐大本营,运筹北伐大计;后为广西省政府,是广西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的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第二师范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特科学校相继在这里办学。
到了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特科学校与广西师范大学对调校址,靖江王府所在地成为广西师范大学校园。
历史轨迹徐徐铺展,在靖江王府这片土地之上,一砖一瓦都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一草一木都记录了岁月的流转更迭。
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
经过多年的精心规划和潜心研究,靖江王府1600多年的历史底蕴被淬炼成十大代表性文化。
藩王文化是靖江王府的一张名片。自明洪武五年始建,靖江王府见证了11代14位靖江王280年的辉煌历史。靖江王除了封号以及封地位置、宫殿规模、禄米数额等实质性待遇上与亲王有所不同外,其册、宝俱系金质,在政治待遇上等同亲王,这在明代的郡封中独此一例。靖江王府不仅是明代藩王府邸的代表,更因其独特的政治待遇而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山水文化是桂林的灵魂,而独秀峰则是这灵魂的精华之一。这座孤峰拔地而起,巍然屹立,被誉为“南天一柱”。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慕名而来,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登临,留下了一段遗憾的故事,这也使得独秀峰更声名远扬。
摩崖石刻文化在独秀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峰壁上的石刻星罗棋布,纵横出世,内容包括记事、题诗、题榜、题字、书法、绘画等,是桂林历史的缩影、文化的精髓。其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原始出处便镌刻在独秀峰的石壁上,成为桂林山水之美的最好诠释。
风水文化在靖江王府的布局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背靠独秀峰,外设南面端礼门、东面体仁门、西面遵义门、北面广智门,王府行政大殿承运殿正居中央为信,体现了明朝“仁义礼智信”的治国方针,被誉为中国南方第一风水“王宫”。
革命文化则赋予了靖江王城特殊的历史使命。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设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于靖江王城。驻跸期间,他颁布《北伐誓词》,整编军队,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代表张太雷,奠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日后的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
佛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在独秀峰下的交融,更是为这里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从宋代的铁牛寺到明代的靖江王亲笔题刻,再到《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都见证了这里佛教文化的盛况。自唐代以来,依独秀峰而建的宫观、祠堂等遍布山体。明代《独秀岩西洞记》也有关于道家文化的记载。
福寿文化则让独秀峰成为文脉福地。自明朝建藩王府于此,历经各个时期积淀下了刘伯温所书风水福、吕洞宾所书全家福、朱佐敬所书万全福、郭司经所书醉有福、乾隆帝所赐天子福等,并逐渐形成了靖江王府特有的五福捧寿奇观,成为百姓祈福纳福圣地。
科举文化体现在广西贡院的历史传承与教育成就上。清代西南地区最大的乡试考场广西贡院定址于独秀峰前,桂林科举人才辈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者陈继昌,就是出自广西贡院。广西贡院还出现了“五代连科三元及第”“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等科举佳绩。
非遗文化中的王府秘拓,以其独特的技艺和流程,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它从工具制作、选材用料、颜料调制、色彩运用、上纸上色的方法等,都形成了一整套区别于传统拓印的流程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府秘拓。
这十大文化,如同十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靖江王府贯穿千年的历史,成为桂林传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焕发新生的桂林经典
如今,独秀峰·王城景区通过科技革新,为靖江王府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赋能。
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混合技术,景区建立了沉浸式体验型的桂林靖江王府博物馆和广西贡院科举文化博物馆,通过虚拟空间与实景互动,活化和传承了靖江王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走进景区,可以与千年之前的文豪对话,看明靖江王三百载荣辱沉浮,体验清贡院文人的高光时刻,感受民国孙中山先生督师北伐时的激昂……通过数字化沉浸技术,游客能够穿越时空,以“览、游、寻、闻”四种方式,全面感受靖江王府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为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景区建立了“王府秘拓博物馆”“王府拓坊”“非遗研究生产基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游客们的每一次轻压,每一次扫刷,都是对传统技艺的一次深刻体验,都是对文化遗产的一次深情致敬。一幅幅游客亲手制作的秘拓作品,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更成为游客个人记忆与文化遗产的纽带。
通过数字化展厅、合理化线路、人性化讲解的综合运营形式,景区将散落的历史遗址串珠成链,让遥远的故事孕育出流光溢彩的人文精神,也让每一位游客能够全方位、沉浸式感受这里的千年历史文脉。
科技的融入使得古老的文化以更加鲜活、生动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未来,靖江王府这一桂林经典品牌,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正如一位学者在其关于靖江王府的研究报告中所言:“桂林靖江王府及其靖江王墓葬群,已经融入这座风光旖旎的山水名城之中,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它都会以其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滋养着这一方水土的人们……”
(本页面图片由独秀峰·王城景区提供)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黄敏)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