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诸相非相,见相而离相!
玩心帮
2024-09-15 14:56湖南
关注
接着讲《传习录》里,王阳明和陆原静的来往书信,王阳明说:你的来信里写到:
周濂溪主张“主静”,程颢主张“动亦定,静亦定”,而先生您主张“定者,心之本体”。
所谓的静定,绝不是指不看不听、无思无为。它是指常知、常存、常主于理。
但是,常知、常存、常主于理,明显是动的,是已发,又怎么能称为静呢?又怎么能称为本体呢?又怎么能称为是静定呢?怎么能说是贯通于心的动静呢?
以上是陆原静在信中问王阳明的内容,这一段主要是问“动、静、定”之间的关系,其实要结合下一段去理解,我们先看王阳明这里是怎么回答的。
王阳明说:理是不动的。常知、常存、常主于理,就是不看不听、无思无为。
不看不听、无思无为,并不是如同槁木死灰一般,而是“看、听、思、为”全部都是依循理而动,而未曾有其它的“看、听、思、为”,这也就是动而未曾动。
所谓“动亦定,静亦定”,也就是指体用一源。
其实“动、静、定”的关系,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当你静下来不摇晃它,不理它时,自然就见到了清澈的本体,所以静能显其体。
这就是周濂溪主张“主静”的原因,也是我们学者的入手功夫。最开始如果心不能静下来,是很难提升定力,很难见到本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