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很快,技能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9月6日,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王德云说,面对日新月异的技能更新,作为中职教师的他,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满足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需要。”

今年52岁的王德云是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从事教育工作29年来,先后担任奇台县老奇台镇中心学校化学老师、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化工专业教师、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化工系主任和学校教研室副主任。

1995年,王德云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奇台县,成为一名初中老师,承担物理和化学教学工作。那时,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一定要做一名好老师。这个目标,他铭记至今。

2008年,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煤炭综合利用技术专业,由于师资紧缺,王德云被调入该学校。和基础教育相比较,中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当时,学校购买了7台实训设备,厂家技术员来学校安装时,王德云一直跟着观察、学习并一起安装。一个月后,设备安装完毕,他也对化工实训有了基本了解。

作为当时学校唯一的化工专业教师,在没有可借鉴的条件下,王德云查找资料、多方调研,和老师交流,制定了煤炭综合利用技术专业“366”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政府授牌成立了首个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王德云煤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学校化工专业教学团队发挥“传帮带”作用提供了平台。

为了提高职业技能,王德云紧盯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了煤化工特色实训基地,几乎涵盖了区域所有企业化工工作岗位技能学习的需要。他还积极研究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倡导按照不同岗位需求的技能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技能岗位。

如何理解工匠精神?王德云给出的答案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日常工作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他指导学生参加国家、自治区、州级技能比赛,成绩颇丰。

出生在温泉县的陈家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从小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我入校以来,王老师一直鼓励我,给我传授专业技能,陪我在实训车间训练。”陈家伟说。

在王德云的悉心培养下,陈家伟崭露锋芒。2019年,他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安全应急暨第三届化工安全生产技术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获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6000元,并被选为获奖学生优秀代表。

2021年,陈家伟在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化工专业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就读于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今年6月毕业后,他在克拉玛依一家油田服务公司上班。“感谢王老师向我伸出援手,改变了我的人生。”陈家伟说,正是因为王老师一直为他们这些中职学生领路,教会了大家用知识走得更远。

如今,王德云的学生一批批地成长为企业骨干,一批批地走入大学深造。“看到职业学校的学子实现‘人生逆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就感到特别自豪和欣慰。”说到这里时,王德云眼中有光。

校企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王德云带领他的团队在企业成立教师工作站,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与多家企业合作探索推广订单班、冠名班、学徒制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

因为工作业绩突出,王德云先后获得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入库专家、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优秀裁判、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能手、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自治区“天山英才”教育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

从教29年,王德云依旧保持着学习的心态。“我想用爱和智慧点亮职校学子的人生梦想,让每一个孩子因接受职业教育而精彩,让每一个家庭因选择职业教育而幸福。”说起未来,王德云语气坚定。(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