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可

说起作曲家马可,现在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了;但是说起来他作曲的歌,很多人都肯定听过:“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还有,“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年来到……”这些经久不衰的动听旋律都出自作曲家马可之手。大家可能想不到,这位音乐大家从未在音乐院校深造过,上大学时学的是化学专业。

马可1918年6月27日出生于江苏徐州,1935年9月考入河南大学化学系。那时,他立志要做门捷列夫、居里夫人那样的化学家,以实现科学救国。“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他走出实验室、参加了河南大学“怒吼歌咏队”和“大众话剧团”,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7年9月,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率领“救亡演剧二队”到开封演出,住在河南大学。马可趁此机会、拜冼星海为师,把初学创作的《牙牙集》和《老百姓战歌》两本集子,交给冼星海批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冼星海从《牙牙集》中选出《保卫我们的平津》,做了修改,后为当时的广大抗日志士熟知。到了1939年秋,在冼星海的鼓励下,马可和一批爱国青年,冲破国民党重重封锁,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在延安,马可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发挥。1942年5月30日,毛先生在鲁艺作了“文艺为工农兵大众”的重要讲话。马可记下了当时的情况:“这消息像闪电一样传开去,人们忙从满山的窑洞里走出来,携着小凳子,夹着笔记本、提着墨水瓶,争先恐后地去礼堂集合。……礼堂小,人又多、报告不得不改在操场上举行。”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把延安桥儿沟的鲁艺叫作“小鲁艺”,把整个解放区的广阔天地和丰富的斗争生活比作“大鲁艺”。他希望鲁艺的师生们走出“小鲁艺”投身到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大鲁艺”中去。

聆听了主席的教诲后,马可创作的方向更加明确了。在之后的新秧歌运动中,他创作了秧歌剧《夫妻识字》和歌曲《南泥湾》,广为流传开来。据说,当时的毛先生和周公也常常是一边劳动、一边投入地哼唱马可写的歌曲《南泥湾》。

1944年,马可遇见了陕北佳县农民诗人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并帮他们修改了之前使用“骑白马挎洋枪调”编写的《秧歌曲》,成为中国最著名、最流行、最响亮的歌《东方红》。

马可是创作《东方红》的幕后英雄之一。在马可27岁那年,和瞿维等合作了中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歌剧《白毛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马可请农民群众为新歌提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可一家人

建国后,马可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一直没有停止音乐创作,《小二黑结婚》、《咱们工人有力量》是他建国后的代表作。

马可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能用歌曲准确表达基层人民的呼声,热情地为工农兵歌唱。

1976年7月27日,马可因肝癌在北京去世。2018年,为纪念马可百年诞辰,诗人贺敬之的题词为:永远的马可,永远的革命精神,永远的艺术精神,永远、永远的马可精神。

此去数十年,如去愿马可前辈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