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山红叶 张昊宇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民在文瀛公园翩翩起舞 邓寅明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 李学军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阳湖 韩双喜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泉山 邓寅明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祥云桥 王韵菲 摄

冯 海 任晓明 殷雪鸢 梁 涛 顾 晨

青山一转身,汾河一回眸,邂逅一座城。山塑造了城的脊骨,大气而雄健;水流淌着人的深情,柔美而含蓄。三山环抱、一水中分、九湖环绕、一湖点睛,勾勒出自然肌理,山、水、城相伴相生、相濡以沫,更有现代城市的通达便捷、积极进取,一起构成了生态和谐与经济发展共同体。

这就是太原,山水柔情,兼有雄伟与秀丽。

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只争朝夕乘势而上,太原以山河为卷,以实干为笔,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持续绘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生动画卷。

这里的山,藏了诗意

太原城外有一处,清泉潺潺绿柳垂。百鸟齐鸣天上飞,人间仙境如诗意。——唐·王之涣 《登柳泉》

从高空俯瞰并州大地,群山逶迤,绿意葱茏。太原的山不仅是留住远方客人的美景,也是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重要屏障——吕梁、太行两大山系余脉在城市北部相拥抱合,玉泉山、西山枫情等30多个城郊森林公园遍布东西两山。

凿壁开路、挖坑换土,手提肩扛树苗、铺设滴灌管道,在外国专家直呼“不可能”的悬崖峭壁上,钻出了一棵棵茁壮的枝干,建起了纵横交错的防护林带。这是玉泉山,昔日开山取石、千疮百孔,经过奋斗者的拼搏,矿坑废墟变成了绿水青山。

在东西山的前山区域,各大城郊森林公园构成绿色方阵,依循于山势,错落于山峦。任选一座森林公园登临,可见近处峰林秀丽,远处汾河如带,风光旖旎,壮阔辽远。长风城郊森林公园曾是粉煤灰场,烟气沉沉,飞尘漫天,通过回填土方、加固围堰、防渗处理、引水上山,这里建成了5个水面面积累计超过300亩的景观湖,营造出“高山出平湖”的美景,曾经的扬尘源变成了城市“加湿器”;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曾是黄土填埋场,现在配建了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和健身步道,栽植下10万余株山杏,黄土高坡上,一派“杏花微雨似江南”;山河村由山庄头村和河里头村合并而来,办起了东山生态园、薰衣草庄园、舒清园等产业,“山河”二字,寓意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村民的金山银山。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西山后山绿树森森,凉风习习。这里是西山最美生态画廊:流水经年不息,滩头时阔时狭,悬崖雄奇险峻,峡缝望天如线,汾河在群山之间哗哗奔跑、肆意欢唱,尽显太原的山明水秀、动静相宜。这里是“山西20处最美地质遗迹”之一。

四季轮回、草木荣枯,带来了东西山的五彩缤纷:春有玉泉山的樱花、桃花沟的山桃花、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的杏花,夏有龙山的丁香花、杨家峪的薰衣草,秋有崛围山、龙山的红叶——姹紫嫣红的美景接续上新。黄栌、红叶李、丝棉木、金枝槐、西府海棠、丁香等彩叶树种或灌木的大量种植,让东西山美成了“富春山居图”。特别是深秋的西山,树木演变出焦糖、棕褐、橘红、金棕等色彩,如油画般浓郁,网友将山体“换装”比喻为“美拉德反应”。

一路连南北,险阻变通途。贯穿东西山的旅游公路,随着群山缠绕延伸,时而在沟壑间蜿蜒,时而在山岚里穿行。在这条路上,可以感受到“云端上的公路”——天龙山网红桥,体验“人在空中走,景在脚下游”的时空倒流;可以在“彩虹路”上移步换景,感受大自然的钟灵毓秀和建设者的匠心独运;可以驻足歇脚,沿线100余处景点,任你停一停,看一看,美一美,转一转。

建设生态文明,荣誉接踵而至。太原获评“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娄烦县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太原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一体化治理、系统化保护的绿色格局正在形成。

这里的水,添了文韵

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明·张颐《汾河晚渡》

山有山的风骨,水有水的韵致。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汤汤北来、滔滔南去,纵贯全城、碧波荡漾,“流水哗啦啦”。“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在李白的笔下,她化作绵绵的思乡之情。“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她是岑参对家国命运的深深关切。“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她寄托了女诗人鱼玄机对安定祥和的渴望……然而,在城市化大潮中,城市河流藏污纳垢,一度迷惘。

“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总书记的嘱托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太原说干就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再造“汾河流水哗啦啦”生态美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截污纳管,将九条边山支流的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涵养水源,在汾河太原段上下游建设人工湿地;综合治理,在四期工程完工后,汾河景区形成43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碧水云停鱼儿跃,杨柳吐绿鸟雀啼,水草杂生、污泥沉积的河道,变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生态景观中轴线路,游人沿河信步南北,安享惬意,目之所及皆风景,天朗气清打开了心胸,大河奔流延展了想象。

汾河景区四期工程雁丘园内,“好问楼”巍峨矗立、端庄古朴,一代文宗元好问的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问天问地问古今。紧邻雁丘园的堤坡上,芦苇一茬接一茬自由生长,水生植物调节了小气候,涵养了水源,成为鸟类、鱼类的栖息处。2023年,雁丘园建成迎宾,太原再添一处网红“打卡地”,“雁丘问情”这张文化名片可触可感可游览,千古爱情从历史文脉里婉约而出,绵延不绝。

依水而生,人水和谐,向来是最美的画面。水清岸绿,群鸟翔集,汾河见证了太原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汾河景区北部,今年有数百只红嘴鸥在微浪翻滚的水面上盘旋、俯冲、捕食,场面壮观,引得游人纷纷拍照留念,鸟儿成了阳春三月的“新晋顶流”。汾河景区先后收获原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水利部“国家水利风景区”、“2023年度山西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等殊荣,城市有了踏实的生态底色,城市人就有了硬实的发展底气。

太原九水环绕,一湖点睛。俯瞰晋阳湖,水面宽阔,烟波浩渺,草木葱郁,野鸭游弋。这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目前,晋阳湖与风峪河连通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河湖连通后,引来活水,打造景观,河湖互济,太原水景更加养眼、更加丰富。

万物由水而生,又复归于水,亲水是人的本性。汾河景区四期、西干渠、晋阳湖……原先散落的亲水资源逐渐“串珠成链”,让游客“找得到、进得去、留得下”,水体焕发了活力,不断被旅游、文化、体育等赋能,沐河风、观湖水、赏落日,帮你放空自己,治愈心灵。太原水景更加多元、更加立体。

这里的城,润了风雅

“人们为了生活,聚集于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居于城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进入6月,华北平原不少城市迎来一波“热辣滚烫”,太行山却以一己之力,阻挡了来自中原腹地40℃热浪的西进脚步,山西清凉依旧,成为“山河四省”的特例。

太原地处黄金纬度北纬37°,平均海拔约8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适中,清风徐来,光照充足,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根据太原市气象局近30年的数据分析,我市年适宜风速日数多达332.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07.2小时,日照最少的冬季达到503小时;年平均气压925.8百帕,大气含氧量高,平均含氧量达91.4%。今年年初,太原登上了“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榜单。

近郊森林公园构筑起百万亩绿色生态系统,治理后的汾河碧波荡漾、如诗如画,见缝插绿的各类公园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山水柔情跨越古今,雄伟秀丽融于一城。迎宾桥、晋阳桥、通达桥、祥云桥等23座桥梁横跨汾河,造型壮观,气度不凡,成为拉大城市空间的地标;滨河自行车道全长75公里,串联起星罗棋布的山山水水,绘就一幅“城在山水中,人享山水乐”的美好画卷;天龙山网红桥、南中环桥下的月季花海、太原植物园“时光电梯”、西干渠太原版的“绿野仙踪”,越来越多的“网络爆款”见证着太原的发展,见证着山、水、城的相融相生,让山的俊朗、水的灵动,以更加和谐的姿态,融入城市的快节奏和市民的慢生活。

黄昏时刻,晋阳桥上,流水悠悠南去,画舫圈圈涟漪。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西山天际线,无限绮丽。景物镀上金边,桥面行旅熙熙,我似疑我,你一如你,人生如梦,如梦佳期。远有青山翠岭,近临碧水蓝湾,住宅小区附近,俯拾皆是美景。山水倾城,最难将息。

既要向上生长,又要向下扎根,让城市发展更有韧性。在地下,城市管廊建设加速推进,前瞻性统筹布局水、电、气、通讯等管网入地入廊,为城市保障供给能力和城市安全体系保驾护航。全市所有雨水系统实施雨污混接节点改造,雨污水“各行其道”,雨水入河,污水入厂,“看不见”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更加条理、更加高效。

2023年12月,太原市从22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膺“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诸多荣誉加身,这座城市依旧含蓄内敛,依旧美美与共。

寻觅本地,向远山去,青山看不厌,与我相戚戚。

寻觅本地,向绿水去,鱼龙潜跃处,轻舟载笑语。

寻觅本地,向草木去,小荷露尖角,燕飞春天里。

寻觅本地,向街巷去,灯影映笑脸,一城烟火起。

城在山间,水在城里。喜欢这里,首先要走进这里。

山水柔情的太原,正以一城风华欢迎四方宾朋!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