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0年,眼看自家皇权摇摇欲坠的曹髦,决定主动出击,结果他本人当街被司马昭的人给直接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司马昭还没做好改朝换代的准备,所以曹髦的死并不完全利好司马昭,司马昭为了消除影响,只能想办法转移国内矛盾,于是他决定讨伐蜀国。

当时曹魏负责和蜀汉对峙的曹魏将领,是一路从基层摸爬滚打出来的“白丁”官内侯邓艾,邓艾因为熟悉蜀汉的军事地理,知道在正常情况下,直接对蜀汉开战,远不如继续保持对峙,然后慢慢耗死蜀汉,所以不太同意司马昭的计划。

但是司马昭这么计划的目的,并不是真为了灭蜀,而是需要转移国内矛盾,所以很坚持,既然邓艾不能改换思想,那么司马昭就只有换人了,他换的人叫钟会。

和白丁出身的邓艾不同,钟会出生于世家大族,钟会的前辈们,有很多都是东汉朝廷的干才,等到曹操篡权以后,钟家又倒向了曹家,等到高平陵以后,钟家又成了司马家的忠实盟友。

只看表面的话,好像钟家是个墙头草,但真正熟悉政治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世家大族的基本生存法罢了。

钟会和司马家的关系非常亲密,因此他这个天天在司马昭身边的人,对于司马昭的真实想法,要远比身在一线的邓艾知道的多的多,所以他一开始就极力支持司马昭伐蜀。

当邓艾思想转不过来弯的时候,司马昭就用钟会取代了邓艾,作为伐蜀的总指挥,邓艾作为一线老人,则被安排了个从旁协助的“闲差”。

钟会率领大军伐蜀的时候,其实没想到真能怎么样,因为蜀地的易守难攻,并不好打,但是蜀汉那边负责防御工作的姜维,一看曹魏贸然来攻,就放弃了稳妥的防守,而祭出了敞开防御工事引曹魏主力深入,然后关门打狗的套路。

这种想法很好,但是人家曹魏可不是小狗,人家是十几万的恶狼,结果曹魏主力被吸引进来以后,蜀汉这边撑不住了,结果曹魏取得了预想之外的大胜。

这边打出了成绩之后,司马昭那边马上就各种荣誉加深了,按照道理来说,此时曹魏的用兵计划已经完成,可以见好就收了,但是邓艾却不甘心了,他没有经过上级领导批准同意,就擅自走小路继续扩大战果了,而钟会则开始等子弹飞。

等到邓艾打到成都,阿斗在当地士族的怂恿下果断投降了,此时邓艾依然没有遵守组织纪律,擅自越权做了很多事,虽然他的这些行为,并没有涉及谋反,但是真有这种想法的钟会,却找机会给他扣上了这顶大帽子。

结果邓艾的“绯闻”传回去之后,邓艾立刻就成了反贼,他的家人被抓的被抓,被杀的被杀,被流放的被流放,邓艾本人这个立下了不世之功的大英雄,也死于非命。

而钟会却趁机真当了反贼,不过他也没有真成功,后来也死于非命了,但是他的家人大部分都没受到牵连,他本人的尸首也在司马昭的默许下,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钟会在死后,还成了瘟神之一。

纵观邓艾和钟会的事迹,我们能看出很多东西来,而这些东西和今天的有些事情,也很相似。

邓艾的平步青云,基本上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就像是我们高考之前的各种学习,你就是家庭条件再好,父母学历再高,他们在正常情况下,也不能给孩子太多帮助,这一阶段孩子考的主要是自己的努力。

而钟会的情况,就有点像高考之后,此时大家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就会有更多的影响因素了,比如家世背景,比如父母关系,比如个人的社会情商等等,所以有人曾总结,高考之前,大家面对的情况属于有限博弈,大家都是在规则之内靠自己,但是高考之后,就属于无限博弈了,没有明确的规则,各种你们用到的手段,你都可以肆意使用,至于个人努力,苏日安依然重要,但占比却已经下降了。

如果能认识到其中的不同,也许我们在面对这两个阶段时,就能做出更好的应对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