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冬,一位身材高大的军人伫立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默然沉思,随后挥笔写下一首七律,其中“英雄血和杜鹃开”“不抱丹心莫错来”“功名都在死中求”的诗句,读来让人热血澎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曾想,数年之后这位军人也成为了自己诗中的主角,他就是被誉为“外交史上第一人”与“民国第一位抗日英烈”的蔡公时烈士。他的牺牲极其悲壮,作为外交人员,他至死不屈于日军的凌辱,最终被残暴的日军几乎凌迟处死。

蔡公时是江西九江人,出生于1881年5月1日。他自幼学习刻苦,为人正直,尤其酷爱书法,在魏碑上颇有成就。他年轻时就开始接触进步思想,早在1902年就组织“慎所染斋”,明为讲学,实则宣传革命,但不久被查封。

后来,他继续到广州求学,因家境贫困,经济拮据,于是就靠卖字挣点钱维持生计。

有一次,他在卖字时被孙中山看到,孙非常喜欢他的字,“(孙)过其馆,甚爱其字。”在得知他的情况后,就问他是想进一步学习呢,还是想谋个差事。蔡当时受宠若惊,遂向孙中山表达了自己想继续求学的愿望,后来孙中山就资助他留学日本。到日本后,他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受孙中山的影响,在日本读书期间,22岁的他加入了同盟会,经过思想的洗礼和革命的磨炼,很快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革命党人。1908年,他同黄兴、谭石屏在广西钦州发动起义。

1911年,他参加了辛亥革命,策动江西独立,任江西省政府交通司司长。

1913年7月,他随孙中山讨袁,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通缉,不得已再次随孙中山流亡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6年3月,他随孙中山回到上海,继续讨袁,直至袁世凯垮台。从此之后,他一直跟随孙中山,曾任大元帅府秘书。

在孙中山病重时,他一直伴随左右,据记载:“国父不能起,公时侍左右,进汤药候起居甚谨”,直至孙中山离世。是孙中山弥留之际亲睹遗容并聆听遗言的极少数国民党人之一,在国民党内德高望重。

1928年4月,刚刚在南京成立的国民政府开始举行第二次北伐。蒋介石指挥津浦路军队,冯玉祥指挥平汉路以及津浦、平汉之间的军队。

在曹州、济宁一带,总指挥孙良诚指挥所部同孙传芳打了几个硬仗,攻下济南,孙传芳和张宗昌都退到了德州以北。5月1日,蒋介石进入济南。

众所周知,当时的孙传芳和张宗昌受日本人指使,蒋介石受援于美英,而冯玉祥背后是苏联人。蒋介石和冯玉祥北伐的目的就是要统一中国。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是不符合日本在华利益的,因为一旦统一,就不会任其肆意侵略。

早在1927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奏折(史称“田中奏折”)中就表明了基本想法:中国统一对日本不利。

因此,田中决定“以武力阻碍中国之统一”。他奏折中一部分的原文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孙传芳和张宗昌一败,日本人开始着急了。原来还躲在后面,捣鼓“代理人战争”,现在一看代理人不行,干脆赤膊上阵,开始直接派兵竭力阻挠北伐,并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日军在许多路口修起防御工事,摆出一副临战架势。

北伐军占领济南后,时任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的蔡公时因为精通日语、熟悉日本情况,就兼任了山东特派交涉员,负责和日本驻济南领署联系交涉,要求日本政府从济南撤军。

在北伐军从徐州出发的时候,蔡公时就对蒋介石说:“这第二次出去,料想日本人肯定要给我们找乱子。我们一旦退让,他们就会更加凶狠,我们要坚决同他们周旋。”蒋介石未置可否,认为日本人应该会给他这个总司令面子。

但,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很快就打了蒋介石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