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乱世之中,群雄纷纷崭露头角,军阀大佬层出不穷。然而,蒋介石却能在诸多势力中逐渐崛起,站稳脚跟,这确实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

回顾蒋介石的一生,他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他拥有的两大资本。首先是他的军事资本,蒋介石就任黄埔军校校长,成功掌握了国民革命军的兵权,这为他在未来的政治斗争中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凭借着这支忠诚于他的军队,他在多次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从而不断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而他的另一大资本则是迎娶了宋美龄为妻。宋美龄不仅美貌动人,而且背景强大。她的背后是宋子文、孔祥熙等国内财阀大佬的支持,这些大佬在当年的宁汉分离以及后来的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中,都为蒋介石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有了他们的支持,蒋介石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日益稳固,最终成为中华大地形式上的领导者。

当然,蒋介石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然而,他始终能够得到一些贵人的相助,这让他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巅峰。

其中,陈其美对他的提携和帮助,让他在革命事业上不断成长;而张学良在中原大战中的支持和援助,更是让蒋介石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优势,迅速扭转了战局,为他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凭借着这两大资本和一些重要人物的相助,蒋介石才能在民国时期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渐渐崛起并站稳脚步,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蒋介石的两大资本,其实一开始和另一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个人拒娶宋美龄,不当黄埔军校校长。如果当初那个人两者都收入囊中,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蒋介石了。而这个人就是谭延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延闿,这位在1880年诞生于湖南茶陵的杰出人物,自小便沐浴在权贵之家的光辉之下。他的父亲,谭钟麟,是清朝末期一位显赫的官员,历任陕西巡抚、陕甘总督、闵浙总督以及两广总督,他的声名不仅在茶陵一地传颂,更在整个湖南地区响彻云霄。然而,尽管谭延闿出身于这样的官宦世家,他却并未染上那些纨绔子弟常见的浮华与放纵。

这其中有三重原因。首先,谭延闿的父亲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他能继承家业,光耀门楣。因此,父亲对他的教育极为严格,无论是学问还是品行,都要求他做到最好。在这样的家教熏陶下,谭延闿从小就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其次,谭延闿的母亲虽然出身平凡,但她却是一位明事理、识大体的女性。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谭延闿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始终陪伴在他身边,身体力行地教导他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母亲的言传身教对谭延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最后,谭延闿的母亲在谭家的地位并不高,而他本人也是庶出,这样的身份背景让他从小就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和母亲的艰辛。他常常看到母亲在饭桌前只能站着吃饭,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科举,改变母亲和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勤奋苦读,谭延闿终于在1904年的甲辰会试中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那一日,他走进考场,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历经数日的激烈角逐后,谭延闿凭借他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荣登榜首,成为了第一名会元。

这一成就,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湖南学子的一次巨大鼓舞。因为在清朝建立后,湖南地区从未出现过如此出色的会元。更为难得的是,由于第二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谭延闿的这一成就,在清朝历史上可谓是独一无二的,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谭家,他也因此成为了家族的骄傲和荣耀。

然而,谭延闿的才华远不止于此。在后来的殿试考试中,他原本也有机会获得第一名。然而,在慈禧太后最后一次审阅试卷时,她看到了这位来自湖南的谭延闿的名字,立刻联想到了同为湖南人的谭嗣同。谭嗣同作为戊戌变法的参与者,曾经给慈禧太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份印象并不美好。因此,慈禧太后对谭延闿心生厌恶,最终将第一名给了来自河北肃宁的刘春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谭延闿在科举考试中未能获得第一名,但他的才华和能力并未因此被埋没。到了民国时期,刘春霖的成就已经远不及谭延闿。谭延闿在政坛上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湖南立宪派的首领人物。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受到重用和提拔的同时,他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一次不受重用的时期,谭延闿选择了请假南归。回到家乡后,他奉母亲之命出资资助了湖南明德学堂。这所学堂在当时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学府,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谭延闿的慷慨解囊不仅让学堂得以继续发展壮大,更让他成为了学堂的校董之一。

在明德学堂任教的过程中,谭延闿结识了一位名叫黄兴的教员。黄兴是一位富有革命精神的志士,他的思想和行动深深地影响了谭延闿。两人很快成为了好友并经常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和革命道路。在黄兴的影响下谭延闿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并成为了湖南立宪派的首领人物。

武昌起义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湖南作为革命的重要省份,其新军迅速响应起义的号召。在这风起云涌的时刻,立宪党人梅馨瞅准时机,他深谙时局之变,果断发动兵变,成功地将谭延闿推上了湖南都督的高位。谭延闿,这位曾经的文人墨客,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省之军事统帅。

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谭延闿深知拥有一支忠诚可靠的军队的重要性。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赵恒惕旅,这支军队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士兵们英勇善战,纪律严明。他决定将赵恒惕旅扩编为湖南陆军第一师,并亲自任命赵恒惕为师长,希望他能带领这支军队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剑。

然而,世事难料。九年后,当赵恒惕的羽毛丰满,势力日益壮大时,他联合了督军府参谋长程潜,发动了一场政变,将谭延闿赶下了湖南都督的宝座。谭延闿虽然失落,但他并未放弃。他深知孙中山先生是革命的先行者,是国家的希望所在。于是,他南下投奔孙中山,担任了孙中山大本营的秘书。

在孙中山的身边,谭延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敬佩。他见识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也见识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两人虽然之前交往不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相处,谭延闿对孙中山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谭延闿在广州联络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湘籍人士,他们共同建立了一支武装队伍。谭延闿担任了这支队伍的全湘讨贼军总司令,带领他们在讨伐叛将陈炯明的战争中取得了不少胜利。

孙中山先生对谭延闿的器重和信任可谓深如海洋。他不仅在政治上重用谭延闿,还赋予他广州政府内政部长这一要职,更是让他在北伐战争中担任总司令,统率千军万马。当两党合作的大幕拉开,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时,孙中山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谭延闿来负责这一重大任务。

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如此信任谭延闿,不仅因为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还因为他深知谭延闿在教育事业上的深厚底蕴。早在湖南时期,谭延闿就亲自创办了明德学院,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一经历让孙中山先生对他充满了信心,相信他能够胜任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

然而,当孙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