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家简介】

方柱生,男,1942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原湖北省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会长、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八一书画院楚天分院顾问、武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栏目组客座教授。

1996 年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著名书画家十人联展",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剪彩,在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中作专题报道。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

1998 年毕业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研修班。2013 年受邀赴马来西亚成功举办书展,展览受到马来西亚政府有关部门一致好评。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日本秋田市书道、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档案馆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书法报》等报刊多次作过报道并刊登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张飚先生、原湖北省文联主席周韶华先生对其书法作品给予较高评价。

方柱生为国家名校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题字刻石立碑。浙江大学将刻石命名为“大学精神石”。题写的“中国梦”及作品“王之涣登鹳雀楼”刻在长城八达岭文化墙上。

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将其书法作品制作在国礼国瓷上,作国礼送给各国驻华使馆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要。

近几年多幅作品被素有"国家名片"的《中国邮册》收录收藏。经国家邮政部门审批,准予出版相关邮票、邮品、邮册等。

还曾与学生一起创作出版“瞬间”“温度”诗歌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柔相济续晋韵牵丝映带写宋意

——记著名书法家方柱生

书法数千年的传统,中流砥柱是文人书法之龙脉!无论是王羲之还是苏东坡,抑或是王铎傅山,他们的书法之所以名垂书史,其根本原因就是写出文人书法的主流气韵。当代书法家方柱生先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再加上出口成章的诗词才华,让他的书法作品就拥有了文人修养的内核,写得遂心应手,充满让人赏心悦目的书卷气质。走进他的书法世界,望《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等等作品,都是令书法渊妙代不绝人的优品,可以让东方审美之国粹古今相绪,源远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法为上,深修碑帖,以古代书法名帖为参意,通过心追手临,琢磨书道秘籍,是方柱生先生的书法可以借古开今的根基。亦或是说他的书法修养有着相当严谨的法度规矩,讲笔法,有墨法,琢磨章法,起笔落笔写得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因为有法度规矩作为书法创作的根本支撑,所以他的书法不写粗头乱服的江湖体,也不写造作呆板的展览体,而是带着二王书风的天质自然,写出了书法的玄机要妙!起笔凌空杀纸,落笔秋鹰逐兔,动感十足,成就了富有灵动滋味的金书锦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是把《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这样的镜面小品拿在眼前反复品读,真是令人适情切意的笔墨神品。当然《墨缘》这样的榜书作品作为中堂装饰,定然会在空间里生发出超乎寻常的文化气度!方柱生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充满赏析滋味的小品,还是大有气象的大制作,都可以装饰万家屏障,在机关、校园、家居、办公室实用装饰,充满了文化号召力,难怪修罗大众、机构名家、收藏大腕对他的作品都相当关注,十分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柔相济续晋韵,牵丝映带写宋意。在数十年的书法磨砺中,能脱颖而出,让笔墨之作成为当代美学的和璧隋珠,方柱生先生的成功秘籍就是在传承古风流韵的过程中,还重视自我书法个性的表达塑造。他落笔成书,依心境写线条,执笔在手,意从心出,从来不作别家的书奴,也不作照旧作旧的书匠,而是会让自己的笔墨意境嵌入鲜明的笔墨标签,写得颇有“方氏风格”。比如《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常见主题的创作,在他的笔下写出了一笔开天的独特印象,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又有《如意》一件绝对是充满哲学印象和觉悟的线条走向,笔里有墨,墨里有笔,前后相随,高低有趣!唯有深谙中国美学的价值观,才可以把书法写成诠释东方智慧的佳作。一叶知秋,落笔成神!方柱生的书法带着文化复兴的美学张力,成为当代书坛的林间秀木,带着琼花玉蕊的书法魅力,立标定位,不负时代!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刘振明

2024年6月30日书于北京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