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瑞典汉学家喜仁龙得到民国总统特许,考察了民国政府驻地中南海、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并在溥仪的陪同下进入故官实地考察和摄影。喜仁龙将此次考察的精华部分整理出版,即《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已结集出版为西洋镜第34辑《西洋镜:老北京皇城写真全图》)和《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该书首版于1924年,收录了十余万字工程勘察记录,50余幅测绘图,详细考证了北京城墙和城门的建筑构造和历史变迁,并附有130余张极具艺术学和视觉震撼力的照片。这是现存记录老北京城墙和城门最翔实可靠的文献,对于研究北京城市发展与建筑风格有重要意义。

正如喜仁龙所说,“写作该书的主要原因就是北京城门的美,以及北京城门对其他景象的映衬作用。不管是从地理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北京的城门与城墙既是北京的地标,也蕴藏着北京城的伟大历史。北京的城门和其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美景。”

为此,喜仁龙耗费了数月时间,专门对北京的城门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一幅幅照片来表现城门的美。喜仁龙说,“在研究北京城门的艺术风格时,我逐渐产生了一种新思路,那就是通过探究北京城门的历史意义,来进一步研究它的建造史和历史变迁。同时,城门周围的环境和城墙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随着研究越深入,我就越能体会出这些城门和城墙所提供的历史线索。”

以下内容节选自《西洋镜: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洋镜: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瑞典]喜仁龙 著,北京日报出版社2024年4月版。

从一定意义上说,北京是用围墙将整座城市50多万人圈起来。如果把它比作一个巨人,城门就好像巨人的嘴,其呼吸和说话皆经由这张嘴。凡出人于城的事物,都必须经过这些狭窄的通道,因此全城的生活脉搏都会在城门处集中,通过这个通道的,不仅仅有众多的车辆、牲畜和行人,还有人们的思想和欲望、希冀和失意,以及生老病死。通过城门,人们不但能够感受到生活的脉搏,还能够看到城市中生命和意志的流动。这种流动,给予了这座城市极其复杂的生命和节奏。

当夜幕降临时,城门(一般在晚上关闭)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而当天一亮,第一位赶着大车或小骡车的行路人赶到时,古老厚重的城门就像被唤醒的巨人般缓缓苏醒。随后,进城的人越来越多,有的颤悠悠地挑着装满农产品的扁担,有的推着小货车,各不相同。

到了晌午,城门处的活动繁多且杂乱。人力车和汽车混杂在络绎不绝的挑夫、手推车和各种驴车之中,这种穿行于狭道的通行节奏,是不会受任何威胁声音的侵扰的。这种节奏会随着推车、马车和人力车的繁忙程度而愈发密集,但川流速度却不会变快,尤其是当有相反方向的车、人同时穿过城门时,这种流动就会停止一段时间。到了午饭的时候,城门的流量达到最高峰;到了傍晚,流动开始减缓,随着色四合,人、车逐渐减少。不过对于城门关闭时间的管理,如今已然不如过去那样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阜成门总平面图,《西洋镜: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内页插图。

城门处的生活场面,不仅会随着城区和郊区的分布特点而异,而且也会随着一天中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南面拥有最大的交通中心和商业中心,是北京城的门户地带,耸立着三座壮阔的城门。其中正门为正阳门,也被称为“国门”,规格上比其他两个门都要高大,在古代仅供皇帝出入。由于岁月的侵蚀,它已经失去了过去的富丽堂皇和古朴典雅,但它仍是北京城生活中心的所在。

在与正阳门相距不远的东面和西面,分别伫立着哈德门和顺治门——这并非官方名称。此二门为南北通衢的人口。过去顺治门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因为送丧行列常常经过此门,故也称为“死门”。而哈德门相反,不但普通百姓经过此门,连皇帝也会从此门通过,故而该门也被称为“景门”,寓意光明、昌盛。南三门为调整内外城人流的闸门,是属于二者的城门,故而缺乏一些外城城门的特征。一条铁路贯穿了哈德门瓮城和顺治门瓮城,两门的箭楼已经拆毁,二门现在的风格和外貌早已不如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世纪实地勘测北京城墙与城门的考察手记,《西洋镜: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内页插图。

北城墙仅有两座旁门,没有中门,二门的位置距离中轴线较近,不过它们与南墙二门的位置并不对应。过去属于元大都的城外郊区,现在还是乡村模样。由于北方一直受到频繁的攻击,因此北门历来被视为北京最重要的防御城门。时至今日,最大的营地也依然设在城市以北,北门仍旧是重要的军事交通要地。德胜门,顾名思义指道德美,也称“修门”(“装饰”之门)。安定门,又称“生门”(丰裕之门),皇帝每年要经过此门赴地坛祈祷来年丰收。

这些城门外观气势雄伟,瓮城(部分因修铁路遭毁)和城楼因为没有屋舍、树木的遮挡而显得兀然高耸。东墙二门在修铁路的时候,瓮城部分被废弃,城门被改建。但是,远观风景,城外的护城河旁依旧杨柳依依,景色十分迷人。这条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北京市民赖以为食的大米,运到后将其储藏在东墙下修建的仓库里。东直门也被称为“商门”,皇帝从来不到此门,而普通老百姓却在此从事日常生活用品的买卖活动。齐化门,常称为“杜门”休憩之意,仿照了东直门来取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阜成门门楼剖面图(纵剖),《西洋镜: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内页插图。

值得庆祝的是,西直门和平则门并未受到铁路修筑的毁害,因此,这两个城门就为后来者提供了北京城门的本来面貌,这两个城门不仅仅保留有用于监视和防御的双层城楼,而且还保存着城墙围起来的可容纳小庙和小摊位的空地。在瓮城的外围,有一条通过瓮门的小路,杂粮店和餐馆依路而建。这里,城门就成为联系城市与郊区的纽带。城门处活跃的场景,是人们了解中国北方乡镇快乐生活的地方,与汽车、摩托车带来的现代文明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平则门,意为安宁和公正之门。由于附近居民经常被皇帝的圣谕惊扰,故而也被老白姓称为“惊门”。而西直门,意为开门,即晓喻之门,象征着圣谕英明。

由此我们发现,各个城门的别称都具有某种含义和象征,尽管别称的来源或已不可考,但是这些别称却值得记录,因为它们表明了城门的作用和特色。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这些名字已经存留在他们的记忆里,因而还会时常使用。

内城各门的建筑风格是一样的,只是在大小和细微之处略有不同。最突出的特点是双重城楼。建于城台之上的门楼是一个巨大楼阁或壮丽殿堂,两层阁楼三重屋檐,每层环有围廊,城台上还筑有可供登上城台的马道。箭楼城壁倾斜,为两层屋檐和四层箭窗组成,是非常朴素的砖砌建筑。外楼下部是凸出于瓮城弧形墙体外的壮阔的城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的城门,《西洋镜:北京的城墙与城门》内页插图。

城门的整个建筑风格完全是中世纪式,与火器时代的建筑要求并不相符。城门虽然有改进,但是形式仍保留元朝面貌,抵御枪炮的能力并未提升。众所周知,薄砖建筑的城墙、木质结构的城楼,在现代武器下的防御能力基本为零。值得庆幸的是,除德胜门外其他城门的门楼都保存了下来。如果这些门楼被毁坏,那整个北京的建筑群体就会失去最迷人的特点。

不过从军事角度看,这些城门在现代武器面前,已经失去了防御的功能,但作为征税的关口却依然有价值。各城门所征的入市税依然是北京政府最可的税收来源,但是城门和城墙最初的防御功能却不复存在了。

原文作者/[瑞典]喜仁龙

摘编/何也

编辑/王铭博

导语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