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中国不搞新能源汽车垄断,愿与欧洲共同进步,中欧协调汽车产业竞争,争取“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如此才能给予美国重击!

欧盟质疑开战,中方是否要给对方留活路?

幸运的是文明掌握在中国手里,否则今天欧洲人可能像100年前,用重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无意称霸世界,但世界须给予中国足够的尊重,否则中方有理由让技术落后的一方吃不了兜着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媒分析,欧洲在应对中国新能源车冲击议题上和美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动汽车一刀切,加征100%进口关税;欧盟为保证就业和市场份额,在加征关税和吸引中国电动汽车厂商赴欧投资之间取平衡。

具体而言:比亚迪、奇瑞、蔚来等8个新能源汽车巨头在匈牙利、西班牙等国建厂。此外,中企有意成立合资企业,允许欧洲汽车厂商与自己一道分享“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中方此举打破了美国对华封锁的企图,让美国难以纠结盟友一起起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深入讨论:在市场盘子基本固定的情况下,中国是吃大头,还是吃小头?亦或者说,中方为了缓和与欧盟的关系,关乎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标准,破格允许与欧盟“共享”。

从中方的态度来看,两者兼有之,避免自己吃得太饱的同时,让竞争对手喝西北风。举例说明:中方可能允许欧洲生产的大排量燃油车以超低的关税进入中国市场,与之对应,欧盟须减少对中国电动汽车出海干预。

现在的不确定点在于:中国和欧盟能够接受的底线在哪里?因为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关乎主要工业国家的命脉,涉及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的就业,一旦在关键问题上协商不当,会造成中欧两败俱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欧联手,就能打开美国霸权缺口

对此谈几点看法。

首先,中欧对对方进行反制毋庸置疑。

反制的结果无非两种:要么中国玩中国的,欧盟玩欧盟的,中欧走上不同的技术路线,两者在汽车领域不相往来;要么中欧给到对方调整期,中方允许欧盟的燃油车上路,欧盟允许中国的新能源车上路,双方在进口汽车的配额上达成妥协。

当然这是建立在欧盟电动汽车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否则欧盟坐视中国电动车企崛起,唯恐自己最后被对手卷到破产。勿小觑价格战的后果,只要市场足够大,政府干预足够少,相信以中企的实力,一定会让整个车市腥风血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中欧之间的竞争应当是良性的,是以对彼此利好为前提。

汽车产业链竞争与手机产业链竞争不同,因为中国不是美国,中方即便握有技术和专利优势,却不曾推出垄断政策,让世界只有一种声音。这就注定了,会有部分产业链从中国移向欧盟,让欧盟也体会到与中国和平相处带来的实惠。

假设美国掌握了电动汽车领域的话语权,意味着从软件、车载系统、机车、底盘、电池都将通通烙上美国制造。欧盟应该感谢中国的大度和慷慨,否则今天欧洲的燃油车企可能悉数破产,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要的一点:中欧须扩大双边关系,不能因为汽车产业链竞争,让彼此关系恶化,乃至老死不相往来。

嫦娥6号搭载法国、意大利、欧空局的载荷,表明中方有意和欧洲拉近关系,用中国的优势和长处“贴补”欧洲的劣势和短处。如果中欧不携手发展,那么人类文明的进程将被严重阻碍,我想这个结果是中欧不想看到的,是美国愿意看到的。

美国是什么货色,想必大家看得清清楚楚,因为对于一个称霸惯了的帝国,任何与国外分享的动作,都会被犹太财阀视为叛国,美国决计不会给到欧洲任何好处,只会将比自己弱的对手踩在脚下。

厘清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我们就能理解中国扩大改革开放,反复呼吁与西方改善关系的良苦用心了。说白了,一个人生活太孤独,一个人过于富有,难免遭到周边国家的嫉妒恨,唯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希望欧盟与中国相向而行,承认中国工业强国的地位,若执意学习美国,对中国电动车企一刀切,那么德系车、法系车也就不要在中国上路了。两强相争,最终一定是两败俱伤,让美国人看了笑话,捡了便宜。

中欧关系总体稳定,利于打破美国的世界霸权,相信欧洲一些领导人也认识到了这点,要不然不会在惩罚性汽车关税政策实施之前,给到自己和中国一个月的协调期。

欧洲也怕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毕竟中国是技术领先的一方,自己只能被动拥抱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