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那一刻,光芒万丈!”梁林后学与雨后霞光,再聚佛光寺

87年前的6月29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佛光寺登上梁架,考察斗拱、藻井,四处寻找唐代印记;87年后的同一天,梁林后辈亲属与众多建筑领域的专家、爱好者,再聚屋檐之下,追寻足迹,对话先贤。

燥热的午后,一场骤然而至的小雨送来一阵清凉。佛光寺藏于忻州五台县豆村深处,三面小山环抱,四周静谧安然。从景区大门步入,穿过几处金代与明清时期的建筑,再攀上一截接近直角的石阶,佛光寺东大殿豁然出现在眼前,向外飞扬足有数米的屋檐斗栱,如同展开的有力臂膀,在千年之后,拥抱众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雨后初晴的佛光寺迎来众多游客

与如今慕其名而来的游客不同,87年前,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一群年轻人带着坚定的信念,沿着颠簸的山路,最终找到了这处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遗存,更是打破了日本学者“中国已经没有唐代的建筑”的断言。这群年轻人中,便有梁思成和林徽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林徽因测绘佛光寺的测绘稿在此次展览首次公开

“仅在十多天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一份林徽因于1937年完成的佛光寺测绘稿中发现,营造学社的一行年轻人在87年前的今天就已经来到了这里。这一次我们也将这份测绘稿带到了山西,首次与公众见面。”故宫博物院中国紫禁城学会秘书长王南说。同一天,“栋梁——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在太原长江美术馆和佛光寺同时开展。近400件珍贵展品,吸引了众多古建爱好者,他们走进展览、走进佛光寺,了解梁林的山西往事,感悟两位先生的治学精神和突出的学术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幕仪式上,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馆长苏丹发言

踏着先辈走过的路,梁林二人的外孙女于葵、孙子梁鉴与曾孙女梁周洋对山西感到无比亲切。不久前,于葵带着她撰写的新书《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刚刚来过佛光寺。而这一次,于葵的关注点不仅在此,而是对山西这片土地的偏爱。“在撰写新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翻阅资料,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外婆对山西的感情,以及她对山西古建的热爱和执着。”于葵说。

展览开幕仪式后,梁林后辈亲属与众多建筑领域的专家、爱好者围坐在东大殿西侧的树荫下,彼此聊着各自与古建的故事。大家戴着写有“栋梁”二字的草帽,如同老照片上梁思成在测绘时所戴的那顶草帽又传承到现代人手中。不少游客也加入其中,静静聆听。人群中,两位从南京赶来的大学生,口中低喃着《营造法式》中晦涩的词句,试图在东大殿的外檐柱头斗栱上找到对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林后辈亲属与众多建筑领域专家围坐在佛光寺西侧

时光划过百年,佛光寺不再散落深山人未知,反而频频活跃于互联网上,受到追捧。在国际和国内,博物馆周一闭馆一直都被视为惯例。而日前,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佛光寺南禅寺保护利用部向社会各界关心这两座古建的朋友发布通知,佛光寺、南禅寺将在今年暑假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恢复周一开放参观,让更多远道而来的客人不必抱憾而归。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馆长苏丹说:“山西的古建筑遗存映照出一个完完整整的,灿烂辉煌的中国建筑历史。而佛光寺难掩的光芒,终在一代宗师们的慧眼辨识和辛苦劳作下刺破了重重的迷雾,照亮了历史。那一刻,光芒万丈……”

临近傍晚,小雨再一次光临山间,滋养着东大殿前两棵一千余年的古松。雨后初晴,晚霞照在古寺的木门上,此时千年殿宇金光闪耀。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