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效果图。沉管隧道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胡蕾 刘羽洁 刘钢 赖犁 毕晗 摄

深圳新闻网2024年6月3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作为当前世界综合建造难度最大、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项目,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纪录。这其中,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测量管理中心主任锁旭宏最在意的一个纪录是: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项目,各个关键节点的对接误差被控制在毫米级标准。

时间回到2023年6月10日,下午2时,E23管节与E22管节对接贯通测量完成。最关键的决策点到来:开始最终接头的推出对接。第一次推出,行程5厘米,10分钟后,第一次推出到位,经过检查一切正常,又开始了第二次的10厘米推出……就这样小心翼翼、推推停停,最终接头在晚上8时完成了2.2米的行程,实现与E24管节初步对接,并于深夜完成第一次水力压接。当时全程在“一航津安1”指挥大厅内的锁旭宏说,在水文情况复杂的20多米深海实现“毫米级”对接,是确保深中工程在100年设计寿命周期里实现“滴水不漏”的基本前提。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钟辉虹表示,深中通道项目将世界沉管安装的厘米级标准,提升到中国毫米级标准。这种“中国毫米级”对接在深中通道项目建设中屡见不鲜:2021年12月19日,中铁大桥局在深中通道非通航孔桥右幅43号至44号桥墩上,历时2小时30分钟完成了“中国毫米级”的第100片钢箱梁安装;2022年5月,深中大桥主缆(单根主缆由199根索股组成,每股又由127根高强钢丝组成)索股线型精度上下游相对高差控制在毫米级;2022年8月2日,中交二航局在深中大桥边跨东锚碇右幅70米高墩上顶推成功,上演“中国毫米级”合龙。

由于建设团队在国内首次创新性提出了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新型结构,这种结构在国际上是首次大规模应用,国内更是面临全产业链空白:没有相应的工程经验,没有成熟的设计规范、施工经验、质量验评标准、检测手段和方法。项目施工人员接连攻克了钢壳制造及预制,超长距离浮运安装等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大型管节深水条件下毫米级安装精度等世界纪录,形成了原创性成果。2024年5月,国际隧协授予深中通道“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称号,深中通道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贡献了中国方案。2024年6月,深中大桥(建设期名伶仃洋大桥)也获得了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乔治·理查德森奖”,这也是本届评选活动中我国唯一一个、广东省内首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项目。

2018年6月3日

实施电子自动化监测至今,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上41组桥墩的位移值累计最大只有1.9毫米,比预警值3.5毫米还低。

2019年6月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单个管节内2500个封闭仓格(每个仓格4到16立方米),实现毫米级误差的混凝土浇筑。

2021年12月19日

中铁大桥局在深中通道非通航孔桥右幅 43 号至44 号桥墩上,历时2小时30分钟完成了“中国毫米级”的第100片钢箱梁安装。

2022年5月

深中大桥主缆(单根主缆由199根索股组成,每股又由127根高强钢丝组成)索股线型精度上下游相对高差控制在毫米级。

2022年8月2日

中交二航局在深中大桥边跨东锚碇右幅 70 米高墩上顶推成功,上演“中国毫米级”合龙。

2023年6月10日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与E24管节在水文情况复杂的20多米深海实现“毫米级”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