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7日,“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6、南7展厅对公众展出。433件古今建盏,让观众沉浸式欣赏“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品”,也为两岸参展匠人架起了交流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柜里,135件古代建窑建盏作品及相关文物,在灯光映衬下,静静诉说属于建盏的千年故事。这其中,有建窑酱黄釉盏、建窑黑釉油滴盏等4件国家一级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兔毫、油滴、鹧鸪斑……298件当代建窑工艺品釉面多样,以碗类经典器型居多,还有不少梅瓶、人物摆件等创新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盏匠人 暨子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常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我选了最好品质作品来展览。

建盏匠人 蔡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是我们文化交流的盛宴,自己的两件作品在展览上亮相,感到十分自豪。

建盏匠人 吴继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展现建盏魅力的辉煌之展,作为匠人能参与其中,是我匠人之路的无上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代展品中,还有12件来自台湾的作品。台湾建盏匠人杨钦能带来了2件“藏金天目”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建盏匠人 杨钦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第一次这么荣幸,可以参加这么大的展览,我就把我自己最好的作品也带来了。也希望可以带动台湾的工匠老师跟着来这边一起参与。

文化展上,古今建盏作品碰撞出火花,也搭起了两岸匠人的热切交流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盏匠人 廖成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送到国博的是一只乌金釉孔雀梅竹纹描银盏,这个盏也是按照宋代老盏器型一比一复刻的,它的难度主要是掌握温度,还有描银的工艺也很难。

参展之余,匠人们坐一起交流烧制技艺、分享创新想法、探讨技术难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盏匠人 吴继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前辈、学者进行交流沟通,使我对建盏技艺的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同龄人交流,能激发一些创作灵感。他们台湾匠人对技术精细跟细节上的把控,这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能够促进两岸匠人的合作和学习。

建窑建盏工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千年后的今天,当代工匠薪火相传,在推动建窑建盏焕发新生机的道路上踔厉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盏匠人 黄文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这次展览是建窑建盏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能参与其中,我深感责任重大。

建盏匠人 余宇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我个人以及我的企业,对行业更加充满信心,未来道路会更加精彩,期待建阳建盏的发展。

建盏匠人 张震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后的想法就是把建盏做精、做细,让建盏走出国门。

作者:庄妍 黄巍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已获授权的媒体不得修改标题和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阳新闻”和作者。

制作: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初审:金娟丽

复审:林晞 王佳敏

终审:吴淑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