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瓷器,它的纹饰,是釉液在自然状态下流淌形成,有的似兔毛纤细柔长,有的甚至像似日月星河宇宙浩瀚,这就是宋代兴盛的建窑瓷器。尤其是它的黑色釉面,极能衬托白色茶沫,成为宋代最佳的斗茶用具。 昨天,“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尽显土与火锻造出的璀璨文明。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建安瓮碗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北宋苏东坡、黄庭坚用这两句诗描摹建盏之美。“鹧斑椀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是南宋杨万里对建盏的盛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135件古代建窑建盏文物,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建窑建盏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窑,位于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产品种类以碗居多,统称为“建盏”。专家介绍,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陶瓷艺术,烧造时,窑工需对温度火候掌控得炉火纯青,烧到一定温度就要开始降温,让釉液在自然状态下流淌,形成独具特色的窑变釉面,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分为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曜变等珍稀品种,反映着宋代古人在平静中求变化的审美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策展人 顾志洋:建盏的兴起与发展与两宋时期的斗茶文化的风靡密不可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将建盏与宋代茶文化进行高度的结合,让观众更多了解建盏背后的文化内涵。

国家博物馆介绍,本次展览持续3个月,观众实名预约进馆后免费参观。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昕 张立雷 闫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