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漳州6月28日消息(记者李姗姗)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57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2615.173公里;创建2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7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十年来,福建省漳州市牢记嘱托,围绕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乡道变通途,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连日来,记者走进东山、南靖等“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探访漳州农村公路十年发展故事。

“交通线”变成“风景线”

俯瞰南靖县,多个土楼群犹如明珠镶嵌在绿水青山间,40多公里长的世遗土楼旅游公路串起了云水谣景区,串起了田螺坑景区,也串起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26日,记者在南靖县云水谣景区见到不少游客正在打卡拍照。“每年夏天,我们姐妹几个都会一起来云水谣游玩。”游客徐女士说道,“我们是自驾过来的,这里交通很便捷,基本不超过10分钟就能上高速,沿途的县道乡道路况也很好。”

记者了解到,十年来,南靖县累计投入17.6亿元,新改建马山线、梅书线、山龙线及世遗土楼旅游公路等一批“高品质”“高颜值”农村公路,全县现有农村公路总里程1732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遗土楼公路串联起南靖县多个土楼群(央广网发 南靖县交通运输局供图)

说起公路变化带来的影响,家住云水谣景区的村民简辰杰感触颇深,“我们是农村公路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公路两侧环境变好了,路也更宽了,我们出行更方便了,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客车。”

“南靖县世遗土楼旅游公路建成后,一方面改善了沿线镇村交通出行条件;另一方面,这条路串联起了土楼景区多处景点,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并且提升了旅游高峰期景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南靖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郑吉祥表示。

依托便捷的交通路网配套和优越的生态文旅资源,世遗土楼国际马拉松赛、全国自行车骑游大会、云水谣信乐团音乐会、土楼妈祖文化节等文体旅活动在南靖县轮番亮相,吸引众多游客及体育爱好者前来一探究竟。

“民生路”更是“致富路”

进入暑假,漳州市东山县游客如织,听风、看海、揽云,邂逅海景,尽享清凉。在东山,绵延的农村公路一头连着渔港码头,一头连着百姓新生活。

“这里变化很大。十年前,乌礁湾环岛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很颠簸。”回忆起过去,在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经营民宿与海鲜电商生意的郭宗敏记忆深刻。对于如今的新景象,郭宗敏感慨道,“今年1月份新的环岛路建成通车,游客明显增多了,村里的民宿、电商生意也红火了。”

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介绍,近年来,澳角村深挖海洋资源,围绕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三个传统产业,积极打造海鲜电商、海景民宿新业态,推进“交通+电商”深度融合,36家镇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实现常态化运营,73个物流网点遍布各镇村,海洋水产品通过快递物流走向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山县村道平坦开阔(央广网记者 李姗姗 摄)

东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施赐永介绍,十年来,东山县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延伸联网、等级优化三大工程,建设疏港公路、西铜大道、苏峰山公路等一批高品质公路达276公里,形成以“一环两横三纵”为骨干的规划公路网络,实现15分钟上高速、30分钟通达全岛。

“交通便利带给村民的效益是看得见的。尤其助力电商发展,截至2023年,全村有电商企业117家,销售总额达3.7亿元。”澳角村电商党支部书记沈欣舜说。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东山县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中,以乡道Y611环岛公路为走廊,发展路衍经济,“交通+体育”“交通+文化”“交通+康养”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东山岛“蓝色经济”动能澎湃,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