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大约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成为了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宗教之一。我国古代的帝王大多很礼佛,为何“三武一宗”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灭佛呢?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

拓跋焘,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三位皇帝。

拓跋焘执掌北魏期间,强敌环绕,存在柔然、胡夏、北燕、北凉、刘宋等多个对手。北魏不灭掉他们,自己就可能被他们所灭,所以拓跋焘在位期间,兵戈不断,需要大量的兵力。北魏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每位成年男性都要服兵役,这让百姓背负着沉重的兵役负担,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僧侣不需要缴纳赋税,服兵役、劳役,这使得很多百姓为了逃避赋税、兵役和劳役,出家做了僧侣。

拓跋焘在位期间,佛教发展迅猛,僧侣人数急剧增加,导致国家兵源减少,使拓跋焘在军事行动中愈加感到人力匮乏。438年,拓跋焘直接下令让全国50岁以下的僧侣全部还俗,服兵役,并跟随大军西伐北凉。这之后,拓跋焘指责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开始下令灭佛,焚毁全国各地的佛像、佛经,禁止佛教传播等,让佛教在我国的发展一时陷于衰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拓跋焘大破柔然,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很有丰功伟绩。与此同时,他连年征战,导致百姓负担沉重,国内矛盾尖锐,民族反抗和农民起义不断。452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密谋杀害。

二、北周武帝灭佛

宇文邕,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

578年,宇文泰临死时,让侄子宇文护接替他做了西魏权臣,并嘱托宇文护要照顾好自己的儿子。

宇文泰死后,大权在握的宇文护废黜西魏皇帝拓跋廓,让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当了皇帝,建立北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文觉不想做宇文护的傀儡皇帝,试图反抗,被宇文护废黜,改立了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为皇帝。557年,宇文护杀害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也不想做宇文护的傀儡。560年,宇文护杀害宇文毓,改立宇文泰第四个儿子宇文邕为皇帝。3个皇帝被宇文护杀害,这让宇文邕因为忌惮宇文护而不敢和其对抗。宇文邕对宇文护言听计从,也让宇文护逐渐对宇文邕放松戒备。

572年,宇文邕以太后酗酒为由,劝说宇文护入宫劝劝太后。宇文护给太后朗读《酒诰》时,宇文邕突然从身后偷袭,杀了宇文护。宇文护死后,宇文邕才将权力夺回到自己手中。南北朝时期,爆发过大乘起义、六镇起义等多起僧侣起义事件。北周,当时全国有3万多家寺庙,僧尼人数多达30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6分之1,他们势力强大到足以威胁宇文邕的统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原属国家的编户民众,为了逃避苛役重赋,纷纷遁入空门,这让北周僧侣的数量不断增加,国家编户民众越来越少,影响了北周的兵源和对外战争。寺庙还享有免税、田地等特权,导致国家的财富集中流向寺庙,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这最终让周武帝下定决心灭佛。

574年,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一时间,北周全国各地“融佛焚经,驱僧破塔“,逼迫僧侣还俗。北周共计毁寺4万,强迫300多万僧、尼还俗,这让北周的国力有了显著增强,为北周灭北齐,乃至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78年,周武帝在讨伐突厥期间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唐武宗灭佛

819年,唐宪宗敕迎佛骨于凤翔法门寺。他先将佛骨迎入皇宫,供养三天,然后送到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此次事件,在唐朝全国掀起了宗教热潮。一时间,“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也让佛教势力在唐朝达到了鼎盛,信仰者众多。

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继续提倡佛教,导致唐朝僧侣数量不断增加,财富向寺院集中。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唐朝的经济却不断衰退,这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唐武宗继位后,他整顿朝纲、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同时,又“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开始灭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42年,唐武宗下令让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财产。845年,唐武宗下令不允许各地寺庙建置庄园,又开始清点寺院、僧尼的财产。同年4月,唐武宗就开始了毁佛运动,他下令有牒或无牒的僧尼全部还俗,并开始摧毁寺庙。当年拆毁4600多座寺庙,逼迫二十六万僧尼还俗,收缴财产无数。唐武宗灭佛给佛教沉重打击,导致“僧房破落,佛像露坐”。

820年,唐武宗被宦官陈弘志、王守澄等人谋杀,他们对外宣布唐武宗“误服丹石,毒发暴崩”。

四、后周世宗灭佛

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侄子。郭威是后汉高祖刘知远手下的将领。刘知远死后,其子刘承祐继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承祐不信任郭威,想要杀掉郭威。郭威得知此事后,为自保,只能带兵造反,夺了刘承祐的皇位。郭威起兵造反后,刘承祐杀了郭威的家人,导致郭威无儿子,只能将皇位传给侄子柴荣。

柴荣在位期间,佛教经历了唐朝时期的鼎盛,到五代十国时期已经衰落了。由于战乱,佛教的大小各宗,皆湮没无闻,只有禅宗隐居深山,不受战乱影响,发展较好。佛教僧侣不多,财富较少,对国家经济,柴荣的统治构不成威胁,柴荣之所以还要灭佛,纯属他个人不喜欢佛教。

柴荣灭佛相对温和,他没有大量屠杀僧尼、焚毁佛经,而是禁止百姓私自出家,限制僧尼数量,还废除无敕额之寺院三万余所,收购佛像铸钱,这让佛教遭受重大打击,逐渐走向了衰落。

959年,柴荣北伐契丹期间病逝,他死后,手下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了其子柴宗训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