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一到汛期大家都提心吊胆,刮风时大片墙皮往下掉,每次下雨整条走廊都是水。”东城区东河沿小区的多位居民反映,其所居住的7号楼在2012年被鉴定为D级危楼,产权单位当时就通知居民要“原拆原建”,如今12年过去了,整栋住宅楼没有进行大修,今年入汛以来大风降雨频繁,大家更担忧度汛安全。

根据房屋安全鉴定等级,D级意味着“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一般应整体拆除”。东河沿小区7号楼到底情况如何?北京晚报记者赶往现场进行调查。

为防墙皮掉落伤人

楼前多处搭起围挡

东河沿小区7号楼位于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与北二环仅一河之隔。6月25日下午,记者沿北护城河北岸东行百余米,来到7号楼南侧。这里临街,站在一楼底商前抬头向上看,楼房外墙墙皮有多处大片脱落,有的地方虽未脱落但也是“龇牙咧嘴”。墙皮龟裂严重,墙体拐角、接缝处有或长或短的裂缝,一些裂片感觉随时会掉落。

7号楼高11层,共3个单元,住有130余户。走进小区西门,最显眼的是7号楼下架设的灰色围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东侧墙体上,也有多处墙皮脱落痕迹,有的地方还抹了水泥,灰色水泥同土黄色墙壁形成鲜明对比。“经常往下掉墙皮,大的有汽车引擎盖那么大。物业装围挡是防止砸到人和车。”一位老人推着轮椅从该栋楼内走出,她告诉记者,大家都很担心楼体安全,再加上漏雨、没保温层等原因,已有居民不敢在家中居住。

整栋楼只有一部电梯,仅在第4层、第7层及第10层停靠。进入2单元,电梯门左侧贴着“汛期安全提示”,提醒住户要提前做好房屋自查,外出时要断开水、电、煤气阀门,以免积水倒灌。落款是北京启方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南区项目部。

乘电梯上至10层,眼前是一条通廊,10余住户分布在通廊南侧,北侧墙上玻璃窗周边的墙皮多已脱落碎裂,裸露出坑坑洼洼的水泥墙面。整个通廊顶部也受潮开裂,白色墙皮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至7层,这里的情况更加严重。步梯墙面及顶面不仅龟裂脱落,而且乌黑一片。经询问才知是线路起火所致,“距今已经4年多,物业也不给维修粉刷。”一位居民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墙皮脱落,楼体开裂更让居民忧心。“墙体多处开裂,雨水会顺着裂缝灌进屋子。”“楼内几乎每家都漏雨。上次下雨,楼下邻居说我家漏进来的雨顺着暖气管子流到她家了。”居民说。

居民微信群中转发的数张照片和视频显示,一些居民家中墙体开裂,漏水严重。一位居民还反映,该楼西南角疑似出现沉降,“一户邻居家换窗户,各项数据都正常,等安装时却出现问题,安装师傅检查后说,“窗户没问题,是你家的这个墙有点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年前鉴定为危楼

拆建至今没有进展

多位居民证实,7号楼早在10余年前便被鉴定为D级危楼。“当时开会通知大家原拆原建,但至今已经10余年了,不仅没能原拆原建,还错过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机会。”居民反映。

据了解,7号楼前身为煤炭部宿舍楼。随着历次机构改革,其产权单位先后变更为安监局、安监总局及应急管理部,目前由应急管理部基建办管理

居民苏先生曾参与过一次居民协商会。他拿出一份保存了近10年的“会议记录”介绍说,“2014年9月20日,安监总局机关服务中心召集居民开会,主题便是原拆原建。该份记录共12条,其中写有‘住宅楼1979年建成,经中国科学院安全鉴定属D级危楼’,该栋住宅楼为70年产权,目前已向国管局申报原拆原建等内容。”

就该楼的安全问题,记录也记载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加固,一是原拆原建。

“当时会上有居民嫌麻烦,想只加固。安监总局机关服务中心负责人还解释说,7号楼得整体加固,需在楼体内加柱子支撑,还得穿钢筋,同原拆原建相比,不仅占面积,居民也得全搬出去,成本不比原拆原建低,原拆原建可令结构更合理、安全。”苏先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求原拆原建的会议记录已保存近10年

关于D级危楼的安全鉴定报告,居民均称未看到过。该小区物管会一位成员告诉记者,其曾多次向产权单位询问,“按照规定产权单位应主动公开,但他们不让查看。”

7号楼是否被鉴定为D级危楼,除从社区、物业及产权单位开会传达时了解到的信息外,居民们还有两份证据:一是落款日期为2015年11月17日的“关于退供暖费说明”,项目部向启方物业申请,为家住7号楼3单元的一位业主退回了供暖费1722元。该份说明显示有“7号楼被鉴定为D级危楼,该住户装修花了20万元,不同意原拆原建”等字样。“最终,在邻居们的劝说下,该户居民也同意了原拆原建。”一居民称。

另一份证据是2020年3月27日应急管理部基建办发出的“致居民的一封信”,对全体业主进行调研,“根据相关标准,本楼拟实施原拆原建,如您同意该方案,请在‘业主意见、建议及您的要求’栏中填写‘同意原拆原建’。”居民告诉记者,当时100%业主同意原拆原建

2020年3月27日,应急管理部基建办就原拆原建征集居民意见。

然而,原拆原建依然没有进展。自2015年始,该小区内其他住宅楼均已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唯独7号楼因等待原拆原建被落下

楼体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居民只得向社区、街道寻求帮助。2023年2月28日,和平里街道城管办、社区居委会、物管办及应急管理部基建办等相关单位与居民召开了沟通见面会。居民提供的一段录音显示,会上,应急管理部基建办一负责人称,2012年该楼就做了房屋安全鉴定,“整体鉴定是D级危楼,但因政策、资金等因素,项目一直未获进展。”

尽快维修房屋漏雨

原拆原建尚缺政策支持

6月27日,记者致电应急管理部基建办,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她看到过该份安全鉴定报告,但其认为鉴定为D级,并非指该楼就是危楼,“D级只是针对抗震等级而言,并非不能居住。”记者询问能否查看该份鉴定报告,该负责人称,安全鉴定属于秘密,不能向居民出示,“安全鉴定报告里密密麻麻的都是数据,我也看不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屋安全鉴定等级规定,D级危楼一般应整体拆除。

7号楼能否原拆原建?该负责人表示尚缺乏政策支持,目前北京市确定的4个原拆原建试点小区,“西城区有3个,海淀区有1个,东城区没有试点。”

至于进入汛期后,7号楼墙体开裂、多户居民家中漏雨等问题,该负责人称,居民可通知物业进行维修,“居民虽然办理了房产证,但公共区域属于我们。我们也很关心楼体安全,目前正在对楼体进行安全检测。”

就7号楼居住安全及如何平稳度过汛期等问题,6月27日上午,和平里街道城管办一相关负责人回复,“尽管7号楼居民已办理房产证,但公共区域属于产权单位。城管办同产权单位沟通获知,目前,应急管理部基建办已筹集到部分资金,将对住宅楼进行维修,原拆原建只是作为试点在推进,政策尚未完全落地,产权单位也在积极向前推进。我们愿意为居民搭建沟通平台。”该负责人表示,他将同社区及产权单位再次沟通,并将进展及时告知居民。

北京晚报 记者张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