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前,一场针对平民的袭击发生在苏州,一位女士奋不顾身的用身体阻止了凶手,现在,我们终于知道她的名字叫胡友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如果不是这场恶性事件中有那么一点特别之处,她的名字本该第一时间便被大家熟知。如此姗姗来迟,大抵是因为她救的是日本人。‍‍‍‍‍‍‍‍‍‍‍‍‍‍
而这样的一个细节也仅仅是在第一次通报中简单提及:6月24日16时许,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造成3人受伤(其中1人为中国籍,2人为日本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今天的通报,与日本有关的信息已经完全消失了:6月24日16时许,胡友平在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现有人持刀行凶,立即奋不顾身上前阻止,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胡友平在他人面临严重生命威胁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避免更多人遭受伤害,展现出英勇无畏、匡扶正义的崇高品质,有力弘扬了社会正气。
一起面对行凶者见义勇为的救人事件,本该成为我们的媒体掌握话语权的机会,可惜,官方的各种顾虑和某些官场思维,导致他们一度要淡化处理,试图用最简单、最模糊的文字表述将这起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即使从引导舆论正向传播的视角去考量,在最初的黄金时间内 ,苏州方面也错失了这样个一个机会。
这样的顾虑可能考虑了一些国际影响,也可能考虑了恶性事件的敏感度,但其中是不是也夹杂着另一个维度的顾虑——在中国,救日本人是天然的政治不正确?至少从目前的民间舆论来看,是这样的。
翻看国内的媒体报道,下面这一段描述可能是唯一的对现场情景进行部分还原的报道。
据涉事日籍成年伤者陈述,犯罪嫌疑人行凶时,胡友平阻拦了犯罪嫌疑人并被刺伤倒地,涉事日籍成年伤者的儿子得以趁机躲开。
现场目击市民看到,胡友平先是拉住犯罪嫌疑人,又从身后抱住嫌疑人,嫌疑人反手将她刺伤,致其倒地后仍继续追刺时,被市民、途经司机和巡警制服在马路上。
但事实上,胡友平的勇敢与善良并非仅仅表现在救下这一对日籍母子,她实际上是勇敢地拦在一辆校车门前,她是用身体阻止了凶手冲进校车行凶。
所以说,胡友平救的是一车孩子,就像一位目击者所言:“如果当时犯罪嫌疑人没有被拦住,将会有更多人受伤。”
虽然官方在事后给予了胡友平高度评价,称她是英雄,赞扬她弘扬了社会正气,但终究她的英雄事迹不应该被忽略掉,一些细节更不应该被模糊掉,我们还是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清晰的胡友平,不因她救了日本人而对她有任何的微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对胡友平的离世表达哀思,并配发一个降半旗的图。有一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相信她的勇气与善良也代表了广大中国民众。”
我们今年记住胡友平,不是因为她救了日本人,而是为了记住人内心中的善,否则,当越来越多的仇恨者和懦夫将屠刀挥向身边的弱小者,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暗无天日。
胡友平的死是极大的不幸,但又是何其幸也。倘若她现在还能看到这光亮,那些被仇恨教育侵蚀内心的懦夫将会如何对待她呢?
记住这个叫胡友平的平凡大姐,更要记住她做的事,她不该被抽象化,而要相信她的勇气与善良能感染广大中国民众。
作者:朱文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