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生于1900年江苏,她和徐志摩的婚姻属于旧时的包办婚姻,15岁那年张幼仪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徐志摩,婚后的张幼仪对公婆孝顺敬爱,对徐志摩关爱有加,并且在1918年生下了长子阿欢。

可是徐志摩一直追求自由恋爱,不喜欢这位原配妻子,认为配不上自己,对张幼仪百般嫌弃,后来徐志摩去了欧洲,爱上了林徽因,提出和已经怀有二胎的张幼仪离婚,张幼仪忍痛接受离婚,还把孩子生了下来,很可惜,张幼仪的小儿子在出生不久就夭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婚后的张幼仪的人生简直像一出励志大剧,人生为她关上了婚姻的大门却打开了事业的窗口,张幼仪在和徐志摩离婚以后,先是去了德国,回国后先是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然后在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从此开始了人生的另一番历程。

在经营事业之外的她,不仅帮助徐志摩照常照顾公婆,还独自一人将儿子阿欢抚养长大,离婚的时候,张幼仪刚刚22岁,时间一天天过去,儿子在母亲张幼仪的养育和教导下,不仅读完了大学,还前往美国留学,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儿子安定下来,张幼仪也深感自己可以追求自己的生活了。

虽然张幼仪在离婚的时候年龄尚且22岁,不过一直没有再婚,在独自尽完上孝父母下抚儿子的职责以后,一名叫苏纪之的香港医生向她求婚,此时的张幼仪已经54岁,她终于从离婚的伤痛中走了出来,内心也打算接受这段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2岁到54岁,张幼仪一直没有再婚,她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儿子,生怕自己的再婚给儿子造成伤害,因此一直单身。

眼看现如今儿子也已经成家立业,到了54岁,已经即将步入晚年,张幼仪决定为自己而活,她决定改嫁,但是改嫁前她想征求自己儿子的意见,理由是:“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于是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张幼仪儿子的回信是对生父徐志摩最好的讽刺,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张幼仪儿子阿欢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这封信的大概意思是,他明确表示支持母亲改嫁,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信中阿欢表示,母亲独自孤身已经三十多年,母亲的一生很少有欢愉的日子,现如今已经把儿子抚养成人,而且儿子已经成家立业,母亲的职责已经尽到,母亲应该有陪伴自己的人,如果母亲遇到这样的良人,愿把他当自己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子阿欢的回信真情流露,处处体现对母亲的关怀,和自己生父徐志摩自私的风韵正好相反,徐志摩从离婚后就没有尽到当父亲的责任,这让阿欢内心对生父徐志摩的感情很淡漠,而且阿欢表示会把张幼仪改嫁以后的丈夫当做自己的父亲,字里行间都是对生父徐志摩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1954年张幼仪在儿子和亲朋好友的祝愿下和苏纪之医生结婚,苏纪之曾经留学日本,在上海行医,性情温和,也是离异有子女,苏纪之虽然不似徐志摩那般才气张扬,却给了张幼仪一个温暖的婚姻,让她心有所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在婚后共同生活了20年,1972年苏纪之去世,苏纪之去世后,张幼仪便将家搬到了美国,在儿子的附近居住,1988年张幼仪以88岁高龄病逝于纽约,安葬于市郊墓园,墓碑上刻着的,是“苏张幼仪”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