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早上5点多起床到中午11多,我一直都在做情绪疏导,来缓解因为孩子厌学和沉迷游戏后,妈妈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这些孩子里面,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但让妈妈焦虑的原因却神奇的相似,那就是孩子沉迷游戏,忽略了学习。

有些孩子是因为临近考试却还是放不下手机和游戏,有些孩子是因为玩游戏干脆找各种理由请假不去学校。

对于妈妈们来说,孩子沉迷游戏的程度和厌学状态,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想用高压约束孩子不玩游戏,或者抢了手机,这些不仅不管用,还会引发更多的亲子问题矛盾与信任危机。

妈妈们也知道这样硬来,根本不管用,前期已经验证过了,几乎遭遇了空前的抵抗和暴躁的情绪,甚至拿不上学或更激烈的抗争,两败俱伤。

我给妈妈们的建议,就是此时不要硬碰硬,暂时先不要干涉孩子,后退一步,想一想孩子玩游戏的动机以及他们能在游戏中获得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天,为了找到孩子们为什么会对游戏念念不忘,我请教了我老大和老二,为什么他们对游戏这般执着。

老大告诉我说,玩游戏也没有那么快乐,但不知道做什么或无聊时候,玩游戏能让时间过得更快一点。而且在游戏中,会觉得自己很厉害,能做到很多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打败一些人后会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而且玩游戏还有奖励,还能领一些装备,要想有更好的装备,就得挂足够的时长,而且玩的时候还能组队玩,一群人抱团打。

孩子跟我说,我们打游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约好时间,大家就一块上。

这有一种“打群架”的狂傲,也有一种自带的荣誉感,弥补了现实生活中不敢做,不能做或做不到的事。

老二告诉我,他们玩游戏会有很多群,有些是代打群,有些是任务群,还有些是攻略群。

这让我惊呼,原来游戏设计者,才是最得孩子需求和人性的。这些即时正向反馈以及团队协作和虚拟的人际关系,还有一些轻易获得的超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不都是孩子日常中欠缺或求而不得的嘛?所以即便孩子自己也知道沉迷游戏很丢脸,打游戏不利于自己学习,在获得短暂的快乐和满足之后,是更多的内疚、空虚和自责,还是无法抑制的迷上了游戏。

后来,我也沉浸的登录了游戏,试着离孩子们的世界更近一点,试着了解他们的感受,他们的认知,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乐趣。

我发现游戏真的会让人打上瘾,尤其是游戏带来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是在现实世界中太难以抵达的远方。

当我理解了孩子玩游戏的所谓乐趣后,我就没有再像之前那么焦虑,一听说游戏就立刻血压想要飙升,分分钟想摔了手机,卸了游戏。

我在察觉和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为什么曾经那么优秀和学霸级的孩子,会放任自己摆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了,缺乏自驱力了,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做到了。

对自己信心的匮乏,比玩游戏和厌学本身更可怕。一时沉迷游戏,玩腻了,玩烦了,会自己走出来。

厌学了,慢慢找到一个契机,得到一些认可,或者发现自己原本是可以搞定的,可能慢慢就愿意学习了。

但是缺乏自信了,自驱力是不可能自己回来的,也不能让家长通过威逼利诱或威胁恐吓能让孩子的自驱力回归。

归根结底,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还是来自于父母的言行举止的投射。一个温暖,情绪稳定,不焦虑的父母养育的是一个自信、阳光、独立的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一个高要求,又溺爱却又忽略孩子内心感受的父母,养育出来的是一个胆小、怯弱、高自尊,高自我要求的矛盾小孩。

尤其是在初高中阶段,一方面是年龄的变化和青春期的到来,另一方面是学习难度的加大以及遇到更多顶尖学霸,一下子搞不赢的落差感是很正常的。

逃避之下,内耗之中,就会自然选择游戏这个天然懂他的“灵魂伴侣”,他搞不定现实中的问题,在游戏的世界中都能拿下,于是沉迷,于是向学习缴械投降。

可是,这时父母只是盯着孩子游戏的事情而气急败坏,焦虑万分,想方设法去给孩子讲道理游戏是个万恶之源,再玩游戏就彻底完了。

如果,父母退一步,跟着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不那么排斥游戏,不那么视游戏为洪水猛兽,看到它的虚无和无法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也看到它带给孩子的快乐与满足,甚至能放下身段,跟孩子一起参与游戏。

孩子厌学这个锅,游戏不能全背。

或许,孩子的自驱力能更快的回归,因为没有什么不是父母爱与耐心能为孩子遮风挡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