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义勇为模范胡友平女士

6月24日,江苏苏州发生了一起持刀伤人事件,一对日本母子遭遇袭击并受伤。在这危急时刻,胡友平女士挺身而出,阻止了犯罪嫌疑人对无辜妇女儿童的进一步伤害。不幸的是,胡友平因伤重于26日离世。苏州市已认定其见义勇为行为,并正在按程序追授其“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犯罪嫌疑人行凶时,胡友平勇敢地阻拦并试图制服他,最终不幸被刺伤倒地。据目击者描述,胡友平先是拉住嫌疑人,随后从身后抱住他,最终遭到致命刺伤。她的勇敢行为使涉事日籍成年伤者的儿子得以躲避进一步伤害,更阻止了凶手对校车上日籍学生的进一步伤害。市民、途经司机和巡警迅速反应,合力制服了嫌疑人,避免了更多人受伤的惨剧。

胡友平的英勇举动不仅感动了在场的市民,也在日本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钦佩。日本网友对她的舍己为人深表敬意,并为她的康复祈祷,甚至提出募捐援助。在得知胡女士不幸去世后,日本驻华大使馆特地降半旗致哀,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和感激之情。这些感人的举动,彰显了中日民间深厚的互助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日两国的民间互助有着悠久的历史。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日本政府和民间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日本政府捐赠了约5亿日元(约合47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资金,并派遣了救援队和医疗队,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日本民间也积极捐款捐物,许多企业和个人参与了对中国的援助行动。2020年疫情初期,日本各界累计捐赠大量防护物资和资金,援助中国抗击疫情。防护口罩、手套、防护服、体温计等物资上印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鼓励话语,展现了两国人民在困难时刻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溯历史,1978年,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开启了两国关系的友好蜜月期。此后,日本通过经济援助、技术转让和人才培养等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这一合作关系,为中日两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基础。

胡友平女士的英勇行为,是中日民间互助精神的生动写照。她用生命守护他人,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中日两国人民在灾难和危难时刻的相互援助,谱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友谊篇章。胡友平女士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两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