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公安可以说是没有让人失望的,公布了那位阻止歹徒冲上校车伤害更多孩子的女子的名字。更主要的是,苏州警方肯定了她的行为是正面的,“即便”她是为了救日本学校校车里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一说可惜的,是警方通报里没有提到任何和日本有关的词。警方当然知道那是一对日本母子,那是日本学校的校车。但知道归知道,在通报讲述整个事情的过程中,都没有提到相关的因素。

这可能是他们用来“避免争议”的一种办法:胡友平大姐只是一个路人,她看到歹徒行凶,奋不顾身的冲上去阻止,因此而牺牲。她是英勇的,正面的。

这便是整个通报所折射出来的全部内容,警方可能也感受到了,说“救的是日本人”,会引起争议,可能会让网上的舆论更加无法停下。

你或许觉得我是想斥责这种“避开争议”的方式可笑,但并不是。我想说:警方还真没有判断错,因为这就是事实。

早上热搜的标签叫“勇救日本母子的中国女子去世”,这标签无疑点明了日本元素,但也因此被骂“说救人就好了,为什么要说救了日本人?媒体抓错了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表明,如实的叙述整个过程,会让这些人感到不适。你不能说她是救了一车日本小孩,更不能说她为了救一对日本母子,否则,这见义勇为的标签,会让民粹感到威胁。

他们说,媒体在这件事上不会如实描述,只知道抓日本人的重点。

可问题在于,什么是“如实描述”?连被救的是什么人都不能说明,反而叫如实了?

同时,官方提请胡友平大姐见义勇为,倘若连具体的事迹都没有客观、清楚的描述,会令她的面目变得抽象。甚至有人说她知道是日本人就不会去救,那更是对她的一种侮辱,是欺负胡友平大姐已经永远不可能开口为自己辩述。

警方的通报就没必要“减配”,来避开民粹的愚蠢和无脑。当然,警方若为了避免引起新的争议,从而只负责把人们不知道的内容通报出来,也稍可理解。因为其中一些减少的内容,人们已经知道。“强调”——那并不完全是他们的职责。

但新闻媒体呢?新闻媒体对这种事情的评价,是不是应该更具体全面,给人们呈现整个过程,而不必担心争议。

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权力。媒体和警方不同的点在于警方要发布已经确认、调查出结果的事实,而媒体只需要发布你采访到的内容,是胡友平大姐在见义勇为时的真实事迹,是歹徒行凶的动机和整个事件更全面的信息。这些是记者拿着记者证采访的权利与义务,是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也是对因为阻止歹徒而牺牲的胡友平女士所表达的敬意。

社会无法为她做更多,但至少别辜负她所做的事情。雅虎上这起事件的评论中,罕见的没有出现几条负面评论,可能日本人也沉浸在震动中,他们没想到会有中国人为了保护他们而牺牲,所以他们在为胡友平女士募捐,希望能做点什么。

我们呢?我们有些人在骂胡友平大姐是汉奸,说那个被抓的歹徒是勇士,劝警方把见义勇为的称号授给他们那铁窗里的“英雄”。

这简直就是疯了。

我承认每个国家都有这类极端分子,但媒体和官方,应该没必要惧怕与这些极端者发生碰撞,因为前者本就有矫正后者的义务。

那不是可有可无的行为,各位很清楚,民粹之风气若再不刹车,三角锁砸破脑袋,尖刀杀害同胞之后,下一起类似的事件不会很远,就看是哪个城市率先倒霉了。到时候若真有一车外国人在国内被伤害,在国际上的影响将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