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海.白麟邓氏:家在四灵山水间[N].安庆晚报,2024-06-28(A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石如的两枚印章

邓石如有一方著名的印章“家在四灵山水间”,何谓“四灵”?在古代典籍中是指麟、凤、龟、龙,在传统文化中也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邓石如没有解释他说的四灵是哪个体系,不过邓石如老家周边的山水涵盖了两个体系的四灵,其地有龙山、凤凰山(凤凰河)、虎山、麟山、龟山。邓石如还有两方“家在龙山凤水”印章,可见他对家乡的山水是十分钟情的。

怀宁承启堂邓氏自述其始迁祖邓君瑞是从江西鄱阳瓦屑坝而来,正如安庆地区较多姓氏一样,邓氏也是元末明初之际大批瓦屑坝移民中的一员。邓君瑞到了怀宁后,看中了白麟坂这块风水宝地。白麟坂也称麟坂,“坂(bǎn)”在安庆实际上读作“畈(fàn)”,因其地有个麟山,故此得名。麟山之上有白麟石,故其山峰叫白麟峰,或者白麟尖。白麟畈是龙山凤水之间的一块大平地,据《怀宁县志》记载,其地有水田数千亩,这在以丘陵为主的安庆地区是十分难得的。再加上这里还有龙山、凤水、虎山、龟山,从形派风水角度来说,可谓四灵齐备,是一块妥妥的风水宝地。这个地方旧时属于怀宁县五横乡白麟村,今归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至于“白麟”被改为“白林”则不知所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麟畈卫星地图

邓君瑞卜居白麟畈之后,到第三代时繁衍成三大房支:瑀、瑶、寳,后来形成三个较大屋场:邓家大屋、邓家老屋、邓家燕屋,邓石如六世孙“两弹元勋”邓稼先即出生在邓家大屋,属于瑀公支下,其谱系为:君瑞→思明→瑀→详→标→伯濡→安仁→理中→嘉朗→应朝→士沅→一枝→石如→传密→解→艺孙→以蛰→稼先。承启堂邓氏从第十一代开始才有派行字辈:士世惟尚德、儒志在敦修、远大树朝望、鸿纲本自求,邓稼先直系祖先仅士沅公是按字辈取名的,其下九代均未按字辈取名,原因不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庆版《邓氏宗谱》

邓石如是承启堂邓氏的发显祖,这是毫无疑问的,白麟邓氏在古代即已名扬天下,自是缘于邓石如的艺术成就。关于邓石如的事迹因有较多的论著介绍,本文就不必赘述了。

邓石如生有三个儿子,其中只有一个长大成人,据嘉庆十六年(1811)承启堂《邓氏宗谱》记载,这个儿子谱名“光国”,字“利宾”,然而其他文献(包括同治版《邓氏宗谱》)均载邓传密原名“尚玺”、字“守之”,与嘉庆邓谱完全没有交集,其差讹让人匪夷所思。嘉庆十六年《邓氏宗谱》续修时,邓光国已虚龄17岁,而邓石如胞弟的两个儿子尚堂、光祖则是此次修谱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光国”理应不会弄错。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邓传密的名字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目前还没有看到合理的文字佐证。

邓石如独孙邓解,字作卿,其“解”字笔者认为当通“獬”字,音谢,即“獬豸”之义,“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能辨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从先秦以来,“獬豸”形象被当成监察、司法官员廉明正直、执法公正的象征。秦汉时期,御史头戴“獬豸冠”;清代都察院的掌院左都御史位列九卿之一;《资治通鉴》中将“解卿”与“尹”并列。由此可以看出,“解卿”之义当为古代监察、司法部门的最高长官。古代还有人直接取名“解卿”,如福建人郭解卿。

邓石如曾孙邓艺孙,字绳侯,号世白。《邓氏宗谱》《怀宁县志》等较多文献记载为“艺孙”,另有一些文献记为“艺荪”,按“艺孙”“艺荪”在古人名讳字号中常被互通使用。关于“绳侯”,《史记•孝景本纪》有“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孙平为绳侯”,邓氏或仅从《史记》中选用此官爵名称,考虑到前文分析的其父名与御史有关,故此《史记》所记的这位御史大夫之孙周平的爵名被邓氏借用,就可以理解了。

邓艺孙生有五子:寿慈(字伯康)、庆初(字仲纯)、以蛰(字叔存)、亦发(字季宣)、亦从(无字号),老三名以蛰字叔存,名字当取自《易传·系辞传下》的“龙蛇之蛰,以存身也”。邓以蛰是著名的美学家。

邓以蛰的长子即邓稼先。关于邓稼先的名字,有人说是他出生时,邓以蛰看到窗外郁郁葱葱的稻田而想起古语“禾之秀实而在野曰稼”,所以给儿子取名“稼先”,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出处,且无法解释“先”字来历,另外邓稼先的至亲邓槜先、许鹿希等都说“无从知道他的名字为什么叫稼先”,所以此说尚不足为凭。实际上古人名字也有用“稼先”的案例,如无锡潘稷字稼先、忠州刘承稷字稼先,古人取名往往出自典故,笔者经过查检古代典籍文献,推测其典或是出自《尚书·无逸》的“先知稼穑之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