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有人举报福建永泰音亭寺的磬扬大师“来历不明”,大师因此被带走调查。为了证明自己的来历,已经了却凡尘遁入空门的磬扬大师不得不提笔给家乡写信。

这封信辗转之下竟真的到了他二哥杨真明的手中,杨真明惊喜万分,他早以为自己的三弟死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听到他的消息,杨真明不敢耽搁,赶紧写了一封回信。

而这件事也不胫而走,传到了江西省革委会以及民政厅的耳朵里,没多久,他们就专程派人去了福建,要将磬扬法师给接回江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磬扬法师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死了?他有什么能力让省革委会和民政厅亲自去接他?

寺庙高僧竟然另有来历

福建永泰音亭寺的磬扬大师已出家近30年,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举报,人们还不会知道平时慈眉善目的磬扬大师,竟然是从刀光剑影里走出来的闽赣省苏维埃主席杨道明。

当他的身份被公之于众后,江西省革委会以及民政厅立即派人前往福建永泰,在音亭寺中见到了化名磬扬大师的杨道明,只见他僧袍加身,晨钟暮鼓,眉宇间一派超脱平和,完全是世外高僧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想请杨道明回江西任职,而福建这边的相关部门,也希望杨道明可以留在福建任职。无论是去哪里,总觉得曾作为红军高级将领的杨道明应该重新参与到革命之中。但杨道明却选择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直到行将就木,在寺庙中度过大半生的杨道明,才道出了心中所想:“我对不起共产党,没有将闽赣省苏壮大。”

在同志们冲锋陷阵的时候,杨道明却在这寺庙中偏安一隅,也许他的心中并不如表面这样平静,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杨道明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杨道明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相反,他的革命热情很高,愿意为党和国家牺牲奉献一切。这一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杨道明出生于1910年,老家在兴国县荷溪乡的一个小村子里。杨家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是满门忠烈。革命初期,父亲杨成洪和两个哥哥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

丈夫和儿子的相继离去,也使得杨道明的母亲对于唯一的小儿子看管得更加严格,绝不允许杨道明跟他的父亲哥哥一样去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有些事情,越是压抑反而越是强烈,男孩子本就血性强,杨道明立志要和父兄一样为革命贡献力量。所以总是瞒着母亲,偷偷参与革命活动。

杨道明革命之路的打开,离不开一个人的影响,那就是毛主席。1930年2月的时候,杨道明又一次偷偷瞒着母亲跑到了圩镇,因为这里正在开展一场军民誓师大会,演讲的人正是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演讲生动激昂,点燃了杨道明心中革命的火焰,于是同年他就加入了共青团,只是还没等他施展拳脚,一场灭顶之灾降临在了杨家。

国民党的军队占领了杨道明所生活的兴国县。而那些被赶出家乡的土豪劣绅趁乱组成武装“还乡团”,在村子里烧杀抢掠实施报复。

杨道明的父母和大哥全都死在了“还乡团”的屠刀之下,二哥侥幸逃脱,家中女眷都被拖走奸污发卖,其中还包括杨道明的妻子。

一夜之间,杨道明成了孤家寡人,他没有就此颓废,亲人鲜红的血液激发了他心中的血性,他要加入红军,这样才能保护跟他一样手无寸铁的百姓,让百姓不再受压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躲避“还乡团”的追杀,杨道明只能一路逃亡,在逃亡途中他又一次遇到了命中的贵人毛主席,毛主席在得知了他的经历之后,给予了他安慰和鼓励。受到毛主席的鼓舞,杨道明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内,所有的事情杨道明都会冲锋在前,工作上也总是发扬勤奋踏实的精神,将工作干好干实,受到了毛主席的多次表扬。

凭借着这样的工作精神,杨道明在3年时间里,从荷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一路晋升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内务部副部长。这一年,杨道明才2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看到了他的能力,思考良久,决定交给杨道明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也是这个任务,改变了杨道明的一生。

“死”于自己人之手

1934年8月,毛主席将杨道明调往了闽赣省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这并不是一份‘美差’,反而肩负着重任,因为此时红军主力要实行战略转移离开苏区,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长征。

失去了红军大部队的依靠,闽赣苏区无疑成了板上鱼肉。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要同敌人作斗争,守护苏区仅存的武装力量,还要将部队扩大。对杨道明来说,无疑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因为杨道明的年纪轻,资历浅,所以军区的高级将领们并不服他,名义上杨道明是主席,但军队的指挥权都掌握在军区司令员宋清泉的手里,参谋长徐汉江以及政治部主任彭祜则成了宋清泉的左右手,三人组成小团体,将杨道明挤在了外面。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考虑到行动的机密性,杨道明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只能一切靠自己。但是党中央也没有让杨道明在闽赣苏区单打独斗,红军开始长征后不久,就安排了钟循仁过来担任省委书记以及军区政委。

钟循仁刚过来,就发现了杨道明的窘境,他也曾想把部队的指挥权从宋、徐、彭三人的手中抢过来,但势单力薄,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