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珠海金湾区南水镇。 关铭荣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珠海金湾区南水镇。 关铭荣 摄

在波涛拍打的海湾悬崖边,珠海金湾区南水镇宝镜湾摩崖石刻上记录着欢庆大船归来的场景,龙蛇图腾和舞蹈的人无不诉说着三千年前海岛居民对于大海的崇拜与向往。旧时居于这片深水良港的先辈们无法得知千年以后的这片土地上的后人,将会以科技赋能展开对海洋的探索,而这片土地也会以南水镇之名,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高达百米的深海导管架到源源不断输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清洁能源、从迎风摇曳的1750亩红树林再到随处可见的社区公园。随着“百千万工程”的加快落地,如今的南水正掀起一场蓝色风暴,书写“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新篇章。

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带” 踏浪前行践行高质量发展

从西往东经过南水镇主街区,到尽头右转穿过一条通往南场村的蜿蜒山路来到细箕湾,经过大片的田园景观向前行至河海交接之处,可见沙洲上花木郁郁葱葱,几只水鸟迈着悠闲的步子,低着头徘徊在水边觅食,这片面积达1750亩的原生态湿地便是南水镇所串联的红树林生态湿地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依托于自然优势发展了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不仅环境变得更好了,同时带动了居民经济收入增长。

而这,只是南水镇坚持向海图强、踏浪前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南水镇加快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促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着力打造了一条“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带。

这条总长13.68公里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带沿途经过南场村、沙白石村、高栏村、飞沙村,串联1750亩红树林生态湿地项目、西滩片区“渔光互补”项目、赤鱼头三级渔港、横琴悦禾海洋渔业综合体、珠海蓝色海洋种业创新产业园、飞沙滩滨海旅游资源等15个项目,预计总投资55亿元,推进生态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坚持绿色发展方面,南水镇去年引进了西滩片区“渔光互补”项目,该项目规划5000亩海域面积,装机规模450兆瓦,总投资超20亿元,建成后年发电量5亿千瓦时,年绿电量将占珠海市全社会用电量2%。

此外,在临海装备产业建设中,南水镇依托中海福陆、巨涛海洋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海洋钻井平台、海上油气田设施建造等板块,打造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

3月25日,一个用钢量接近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庞然大物”——“海基二号”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创造了下水重量、作业水深等多项亚洲纪录。

“‘海基二号’在国内首次成功将导管架平台应用水深提升至300米以上,可大幅降低开发投资、工程建设和生产成本,使大量潜在的深水边际油田开发成为可能,为经济有效开发我国中深水海域的油气资源开拓了一条新路。”“海基二号”建造项目经理告诉笔者。

除了临海装备,“海洋牧场”也是南水镇重点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稳步推进蓝色粮仓建设、向海图强的一大重点。2024年,南水镇部署规划了2.7万亩“一镇一业”用海养殖项目、珠海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项目、悦禾海洋综合体项目等一系列海洋牧场项目。

以2.7万亩“一镇一业”用海养殖项目为例,该项目计划建设约11800套海上养殖设施,用于生蚝养殖,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1亿元。现已建设完成总体建设进度82%,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养殖区总体建设。部分养殖区自2023年已陆续投产见效,预计2024年总产出蚝约10万吨,产值可达7亿元。

与此同时,南水镇依托深海油气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高栏)总站、中海油珠海LNG等项目为龙头,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新能源产业技术,加快临港清洁能源产业建设,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镇容镇貌换新颜和美乡镇入画来

今年1月至5月,南水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21.6%,工业投资54.7亿元;在库用地产业建设项目数78个,总投资770.67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15个、计划竣工投产项目39个、续建项目11个、前期推进项目13个。

一项项数据如成绩单,彰显着南水镇产业项目蓬勃发展的活力。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353.69亿元,位列全市各镇街第一,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67位。去年8月底,南水镇入围工信部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镇域经济500强”,位列第25位。

几年间,这座占地面积仅150平方公里土地,陆地面积仅占全市十分之一的小镇便一跃成为珠海市第一工业重镇。而如何能在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让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让居民能够在城中寻觅到“诗和远方”,同样是南水镇“百千万工程”的重点课题之一。

“现在公园游园的绿化品种越来越多了,还有不少精致景观,整体环境也越来越干净了。”近日,市民刘女士跟家人在南水公园游玩时说,现在家门口就有市民中心、社区公园,生活在南水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据了解,近年来,南水镇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建成了南水公园、荷包公园、下金龙公园等绿美公园,实施了污水管网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停车场建设等项目,镇容镇貌得到极大的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除此外,南水镇持续完善交通骨架,不断增强区域内部联通和对外辐射能力,以交通先行优化城镇功能,这也是南水镇推动产城融合的第一步。

近年来,南水镇推进建设了包括金铁路、礼传路、浪白西路延长段、悦峰路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共改造、新建市政道路近10公里,进一步打通南水镇辖内城市断头路,完善镇内交通路网,提升城市通行能力,提升交通联通性。

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有效的组织保障。除“海洋经济示范带”外,南水镇着力打造了一条“产城融合”示范带,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

据悉,南水镇“产城融合”示范带总长7.42公里,沿途经过金龙社区、金洲社区、南水社区、荷包新村及铁炉新村、上下金龙村、南水联社、海安联社、南郊联社等社区联社,串联起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职工体育公园、职工活动中心等24个项目,预计总投资31亿元。

据了解,2023年以来,南水镇持续推进城市道路、保障性租赁住房、文体设施及滨河休闲经济带等45个重点项目,全面提升南水镇人居环境品质、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今年将持续投入各类资金,聚力提升城市基础功能,加快打造美丽宜居圩镇。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经成为了南水的历史,在如今的南水,货物往来顺畅,群众出行便利,买菜有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散步有美丽的河道和生态公园、购物有一应俱全的商圈、观看文娱节目有市民艺术中心,随着镇容镇貌的提档升级,一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治理和谐、产业繁荣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美丽画卷在南水徐徐铺展。

制版:董晓妍 邹虹香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