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家全家福照

今天慢师傅还是介绍合肥四姐妹!

合肥四姐妹,她们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她们出生于合肥的一个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张元和,端庄典雅,是昆曲的爱好者和传承者。

张允和,活泼俏皮,才情出众。

张兆和,温柔娴静,与沈从文先生的爱情故事更是传为佳话。

张充和,才华横溢,在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她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部精彩的书籍,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了解。

走进她们的世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年代。

本周六晚7点,作家王道将做客慢书房,分享好书《斯文家风》,为我们讲述合肥四姐妹的故事。

在活动之前,慢师傅先 推荐几本可以深入了解这“四姐妹”的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图片即可入手

《斯文家风》

王道

中国青年出版社

合肥张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势显赫的大家族。

“张家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平和温润、知书达理,昆曲、书法、丹青、诗词无一不精,被世人称为“最后的大家闺秀”。

除四姐妹外,张氏家族的六个儿子也是相貌出众、聪慧机敏、才华横溢,在各自专业领域内颇有建树。

张家十姐弟出生于富贵之家,却未沾染任何陋习,书写了现代教育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这十位英才的成长成才密码、张家的盛名和故事、如水一般绵延不绝的文脉,就藏在他们开明的家风文化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图片即可入手

《一生充和》

王道

三联书店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充和出身名门,是苏州园林走出来的大家闺秀,精书法,工诗词,善昆曲,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她身上已经潜移默化,被称为“民国*后一位才女”。

这是一部蕴藏古老国度曲折历程的饱含深情的个人传奇。 充和与古典艺术精神已融化为一,以通驭专,自成大家: 她的字沈尹默评说为“明人学晋人书”,清越高雅; 她的画,闲静有致,“意足无声胜有声”; 她的诗词,“无纤毫俗尘”; 她的昆曲,曲调古朴,气韵天成。 师友知交更包括沈尹默、胡适、钱穆、张大千、卞之琳一众文人雅士。

充和一生颠沛流离,生于上海,长在合肥,求学北平,辗转昆明,远赴美国,用她自己的话说: “我什么事都经过,我不大在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 ” 正是这份淡定与豁达,让她身历百年沧桑而自成高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图片即可入手

《流动的斯文》

王道

浙江大学出版社

从晚清重臣张树声,到乐益女中校主张冀牖,再到创办了家庭杂志《水》的张家姐弟; 从历史重地淝水,到江南九如巷中的那口老井……

“张家的文化说到底就是‘水’的文化,那一脉流动百年的,不是别的,就是斯文。 ”

《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一书,乃是作者王道翻阅众多资料,奔访经年,辗转数地而写就。

他以口述人为基点,以人物变迁为经纬,以坚持和冲突、秉性为戏剧点,配以三百多张图片,再现了合肥张家百年来的历史变迁,百年斯文存续脉络及世家之和韵流风,读之一一浮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图片即可入手

《笙歌扶梦》

王道

浙江大学出版社

昆曲与书法,伴了张充和一生。 书中根据充和因昆曲结缘、以书法会友这一主线,衍伸出其与友人亲朋的如水过往:

与梅贻琦益庐茶聚,为陈世骧书写《文赋》,与沈从文谈论故人清风、文化艺术……

看她“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看她终等来“不须百战悬沙碛,自有笙歌扶梦归”。

书中更配有诸多张充和的生平旧照、珍贵墨宝等,以飨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图片即可入手

《似水年华》

王道

新星出版社

张家从晚清张树声任职直隶总督到张家三代人参政议政,再到张冀牖创新办学,再到张家十姐弟才人辈出,无不在《水》中尽力体现。

本书精选《水》中文章,集中出版,选材有针对性,条理清晰,即追溯一个刊物的历史变迁,也对文章做一细致梳理和精选,可读性强。图片多选精照及首次刊发,并配发若干手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图片即可入手

《一生恰如三月花》

王道

浙江大学出版社

没有林徽因、阮玲玉那样耀眼,更没有宋氏三姐妹那样夺目,在民国这段纷乱的历史里,她们是散落在田间溪畔的小花,无夺目之华,有自然之芳;无惊天之美,有坚韧之秀。

她们中间,有把弄丹青、文字的画家、才女,如周鍊霞、陈衡哲;有参加革命的先锋女子,如陈铁军、丁香、胡兰畦;也有开一代教育先风的老师,如黄绍兰、杨荫榆;或是躲在男人背后的家妇,如刘沅颖……

这十三位姿态各异的女子,在民国这个特殊的时代,因不同的际遇和秉性,成就了于平常处的十三段惊鸿人生。所有的凛冽与决绝,平和与柔顺,张扬与忍耐,读来宛在身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