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在蛟河市拉法街拉法村的高标准农田,随着人们打开一个个网袋,成千上万只小螃蟹争先恐后爬进水稻田里,成为水稻“管理员”。

蛟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郝胜国说,稻田养蟹是一种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它一方面是利用稻田蟹来松土、除草、捉虫,用螃蟹的粪便肥田;另一方面水稻也为稻田蟹提供阴凉、安全的生长环境。这么“一田两用”,就能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才水稻专业合作社是拉法街蟹稻共生面积最大的经营主体。合作社负责人王忠才介绍,稻田里养蟹,首先让大米“身价”提高了。秋后稻田蟹上市,又能增收一部分。通过这一种养模式,相同面积的地块比单一种植水稻经济效益能高出35%左右。

“现在国家政策好,不但免费提供蟹苗,还免费提供防止螃蟹跑的围挡塑料布,还省了不少钱。”王忠才说。

据了解,这种综合种养方式已在拉法村得到推广。今年,蛟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又上争资金30万元,购买了4750公斤螃蟹苗,投放到拉法街、天北镇等乡镇(街)的2000亩稻田里。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姜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