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仲夏,韶关乐昌长来镇华坤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内,“呱呱”的蛙叫声此起彼伏,郁郁葱葱的稻田下,成群的黑斑蛙或徜徉水中,或在田边晒太阳,俨然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水墨图。

据了解,“蛙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是通过“蛙吃虫、粪肥田”的方式,做到了稻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既提高了稻谷和水产品品质,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真正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不仅弥补了传统种植业的单一性,还增加了经济效益,让农户在一块田里挣上“几份钱”。

“目前我们基地内养殖了30多亩黑斑蛙,每亩成蛙的产量在3000斤左右,稻谷的产量在500斤左右,现在市面上黑斑蛙的收购价在16-18元每斤。”养殖基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黑斑蛙的养殖周期在四个月左右,现在合作社已与多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销往湖北武汉、襄阳等地,基本上不愁销售。

“在这里做事比较轻松,离家近还能赚钱,很不错。”记者从金竹山村农户龚阿姨处了解到,养殖基地自建立以来,就优先招用当地群众在基地里务工,负责水稻的管护和黑斑蛙的管理、捕捞等工作,合作社繁忙时期用工可达20多人,有效的拓宽了群众就业增收的渠道。

乐昌长来镇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立足本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一地多用,一水多收”的“稻+N”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动种养殖业精细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文、图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朱辛榕 李淑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