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投靠苏联,架空胡志明,反华能手黎笋是如何爬上越南高位的。

黎笋是越南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但此人却是个乱世枭雄。

他早年参加越南解放革命,靠投机取巧和不择手段,逐步架空原书记胡志明,实现了对党内实权的掌控。

六七十年代,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为了实现自己野心勃勃的战略计划,他投靠苏联,即便曾被赫鲁晓夫出卖,也毫不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充满争议和多面性的政客,集功过于一身,对越南的独立与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

在战争中捡漏发家

1967年7月6日,时任越南南方局第一书记的阮志清忽然离世,事后,官方给出的死因是心脏病发。

但令人疑惑之处在于,阮志清此前并没有心脏病史。

因此,一时间,外国媒体纷纷猜测阮志清死亡背后的真相,认为这一事必然另有隐情。

而几乎所有人都把怀疑的目标集中指向了一个人,那就是越南第一书记黎笋。

为什么黎笋的嫌疑最大呢?

主要是因为这个人有着非常强烈的夺权野心。

而战功卓著,在越共党内和人民群众间都有极高声望的阮志清,却是他建立权力集团的绊脚石。

早在黎笋当上总书记之前,他就已经开始筹谋如何架空当时的总书记胡志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胡志明和阮志清关系要好,都是亲中派,而黎笋则更偏向苏联。

政见不合导致黎笋对阮志清耿耿于怀,因此,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阮志清之死与黎笋有关,但不可否认,阮志清一死,最大利益者就是他。

黎笋工于心计这一点,在他的政治崛起之路上显而易见。

其实,在架空胡志明,正式夺权之前,黎笋地位并不高。

与其说他是凭借着军事才能脱颖而出,不如说他是生逢其时,靠捡漏当上了越共核心领导人。

黎笋1907年出生于越南的一个普通农家,1930年,他开启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加入了印度支那共产党。

彼时,越南还深陷在法属殖民地的泥沼中,成为党的一员后,黎笋积极参与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革命活动。

但在反法战斗期间,他两次被捕入狱,也没有机会在前线指挥战斗,最后出狱时,恰好又赶上了抗日战争的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大批越共成员组成抗日游击队,在战争上前赴后继地牺牲。

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黎笋虽然失去了自由,却也躲过了战争的炮火,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越共优秀领导人在抗战中牺牲,越共此时人才紧缺。

而黎笋当时算得上是资历比较深厚的革命前辈,因此在“八月革命”推翻日本殖民统治之后,黎笋出狱,开始在越共党内大展拳脚。

彼时,法国人在日本人被打跑后卷土重来,支持越南皇帝复辟,借此延续自己的殖民统治。

革命尚未成功,越共仍需抗法,黎笋刚好填了这个空子,被任命为越共南方局书记,成为党内重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此后,靠着见风使舵,笼络人心的政治手段,黎笋取代了另一领导人长征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取得胜利,大战告捷的越共与法国人签订了议和协议,越南北纬17度线成为临时军事分界线。

越南地区因此分为北方越南民主共和国与由越南皇帝掌管的南方越南国。

被苏联出卖,架空胡志明

反华能手黎笋,不计苏联背刺前嫌,架空胡志明,培养自己的势力。

越南的独立解放战争充满了曲折与变数,本来法国人被越共打跑,剩下的就是越南皇帝与北方越共之间的最后角逐。

但偏偏此时,美国人又插进一脚,美国政府扶持了自己的人选——吴庭艳作为越南国的首相,将原皇帝保大给罢黜了。

为了私利,美国看热闹不嫌事大,撺掇吴庭艳拒绝与北越协商统一。

为了实现越南的和平与统一,越共在吴庭艳控制的南部地区建立了南方民族解放战线。

黎笋就是该战线的负责人,长期在南方进行军事抗击。

但拼死战斗的黎笋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苏联首相赫鲁晓夫背刺一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采取了与斯大林不同的外交政策,为了避免与美国正面硬刚,他提出了和平相处的原则。

赫鲁晓夫不仅削减了对越共的支持,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出卖了越南的利益。

1954年他直接绕过越南,和美国的艾森豪威尔谈判,在日内瓦签订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协议》。

黎笋不得不放下武器,暂时妥协。

其实他也十分清楚,苏联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与美国交好,出卖越南,拿越南做交易。

但即使明白这一点,也没能改变他日后依旧投靠苏联的行为。

事后,由于主张签订日内瓦协议以及身体状态下降等原因,胡志明在越共内部的声望急转直下,而当初坚持武装反抗的黎笋则声望日隆。

趁此机会,为了成为北越的一把手,黎笋开始逐渐架空胡志明。

1960年,黎笋当选为越党第一书记,这一职务使他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党内决策。

黎笋利用这一职务,加强了对党内事务的控制,并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他还通过限制胡志明的活动范围,减少其在党内会议上的发言机会,在决策过程中逐步排除胡志明的影响。

1969年,胡志明逝世之后,黎笋也撕下了自己最后一块遮羞布,在党内发起大规模的清洗运动。

1976年,越南统一,黎笋召开了越共四大。

在这次会议上,他将新安排的中央委员置于权力集团的核心。

而曾经与胡志明关系要好,支持其政见的党员无一例外遭到了清算。

胡志明的亲密战友黄文欢首当其冲,他曾与胡志明并肩作战,坚持与中国交好,多次访华。

另一位战功赫赫的少数民族将领朱文晋,也遭到了黎笋的打压,更有一班人马被其关押软禁。

为了彻底清空胡志明的势力,黎笋可谓是大动干戈。

与此同时,早已有亲苏反华倾向的黎笋此时更是无所忌惮,将态度赤裸裸地摆到了台面上,丝毫不加掩饰对中国的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靠苏联,犯我中华

不计苏联背刺前嫌,对华却恩将仇报,中山狼黎笋最终结局如何。

不可否认,前期的黎笋在越南独立解放战争中曾起到过重要作用,实现了越南的南北统一。

但成为一把手之后,黎笋却开始做出一些不耻之事,黎笋有一个十分恶心的计划,叫“印支联邦”。

也就是建立一个由越南主导的三国联盟,将老挝和柬埔寨纳入自己麾下,加强越南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为了逼迫其余两国就范,他不仅强制与老挝签订了合作条约,还通过战略手段入侵柬埔寨。

为了实现建立印支联邦的战略目标,黎笋更是采取了一系列“亲苏”的举措以此来获取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俨然忘记了当初被赫鲁晓夫背刺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11月,黎笋亲自率团访问莫斯科,在这次访问中,他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了深入会谈。

并且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在此条约下,苏联同意向越南提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此后,苏联向越南源源不断输入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包括战斗机、坦克和导弹系统,帮助越南进行军事现代化改造。

而彼时,中苏关系陷入僵局,黎笋虽曾在革命期间受到我国援助,建国初期也屡屡得到我国支援。

但为了讨好苏联,他忘恩负义,并十分瞧不起中国。

因此,黎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疏远中国,对越南境内的华侨和华人实施限制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限制华人的经济活动、没收他们的财产以及强制他们迁移。

反华政策导致了华侨和华人的大量流失,破坏了越南的商业和手工业基础。

这导致了越南经济的进一步困难,但黎笋无动于衷,反而在反华之路上变本加厉。

与此同时,有了苏联撑腰的黎笋更是野心勃勃,将印支联盟的算盘打到了中国头上,屡屡在我国边境寻衅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历来重视国家主权和领土尊严,当然不能容许黎笋骑到自己头上。

于是在1979年,中央决定从云南和广西发兵,展开对越自卫战。

战争持续了28天,虽然我国在战略目标上取得了胜利,但越南军队却在苏联的支持下,负隅顽抗。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越关系进入了全面对抗阶段,黎笋的“亲苏反华”政策也因此达到了顶点。

1986年7月10日黎笋在河内去世,在他死后,越南国内对他态度十分复杂。

他的骂名基本上也是来自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采取反华政策,导致越南发展停滞十年。

他的继任者长征、阮文灵就比他更加具有卓见,在其领导下,1990年代初,越南开始逐步恢复与中国的关系。

这一关系转变,证明了黎笋的“亲苏反华”举措不仅在道义上应受指责,在新的国际形势上也根本无法适用。

参考文献:
黎笋集团的极权统治 作者:乔鲁 ,心海 来源:东南亚研究资料 时间:1979-05-01期刊
黎笋集团推行“印支联邦”必然自食恶果 作者:张万生 来源:印支研究 时间:1982-06-10 期刊
解密档案披露的史事真相——世界社会主义史上若干重大事件考实择要 来源:北京日报 2015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