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火热的夏天,南京的“地王”项目世茂天誉公开售楼处。

住宅部分一共三栋楼,每栋45层,全是160-380平方米的大平层。虽然单套总价高达千万,但还是一房难求。据说,有人为了抢到一套房,开了5个购房资格。

这座被河西万达、河西金鹰、乐基广场等多座商业体环绕的项目,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谁也没想到,几年后,曾经是十强房企的世茂集团出现流动性危机,这个市场热捧的住宅项目最终推迟了9个月才交付,而在住宅之前入市的公寓项目还有商办业态仍然陷入长久的停滞。

近期,沉寂多年的世茂天誉传出了好消息,公寓部分复工了。

一位南京世茂员工向《凤凰WEEKLY地产》证实,目前公寓已经逐步复工,但是商办目前还是停滞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傅林林 摄

这并不是偶然,在南京,有不少停工的商办项目。

去年11月,南京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了一条信息,已核实南京停工半年以上且有烂尾风险的商办项目共49个,这其中不乏停工超过10年以上的项目。

相比住宅来说,沉淀的商办资产,在楼市下行之际更成为了“烫手山芋”。

从去年开始,南京政府集中整治烂尾项目,在官方的统计下,7个项目复工并“销户”,7个项目取得了明显进展,13个项目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余项目正积极推进中。

沉寂的地王

当年世茂拿下的这幅地块价值不菲。

2016年5月13日,在经过88轮激烈竞价后,世茂集团以88亿元总价竞得河西中G11混合地块,总溢价47亿元,溢价率达到114.6%,成为当年的南京总价“地王”。

住宅的热销并不意外,但项目还规划了公寓、购物中心、酒店办公等多种业态,这才真正考验世茂后续开发能力。

从2021年开始,世茂天誉就出现了住宅艰难交付、公寓缓慢施工的情况,商场、写字楼,这些最有可能成为城市地标,与隔壁金鹰大厦比肩的业态,开始止步不前。

去年7月中旬,延期超9个月后,河西中世茂天誉项目最后一栋住宅迎来交付。与之相比,公寓业主则陷入更焦灼的等待,因为公寓业态是早于住宅入市的,据南京网上房地产信息显示,世茂天誉公寓部分备案792套房源,已成交214套,去化不到三成。

《凤凰WEEKLY地产》了解到,项目停滞是由于世茂与工程方中建七局出现了纠纷。

对此,中建七局的内部人士向《凤凰WEEKLY地产》表示:“目前只是局部零星复工,但具体情况,还要看世茂那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茂天誉项目施工现场 图/傅林林 摄

实际上,项目复工的迹象在4月份就已经出现了。

4月19日,对于项目公寓施工问题,南京建邺区南苑街道鹭鸣苑社区工作人员回复:3月9日,街道社区、建设局、开发商等单位在现场沟通,确保下周后陆续工人进场,3月15日在区里召开三方协调会,会上通报资金具体进度情况。

公寓的复工无疑是给项目带来了一丝希望,但这只是盘活项目的一小步,之后的商办业态的盘活仍旧遥遥无期。

4月24日,南京江东商贸区工作人员在问政平台表示,目前已成立工作小组负责该项目的风险防范,因商业和办公楼不在保交楼范围内,目前暂无进展,需进一步协调。

商办隐忧

在南京,商办业态面临压力的并不止世茂天誉一个项目。

南京工业大学天诚不动产研究所执行所长吴翔华告诉《凤凰WEEKLY地产》:“前几年政府为了抑制地价会捆绑一些商办用地,这些商办用地并不贵,但需要开发商有强大的运营能力,还有一些是根据规划要做办公区,但之后引入的产业不乐观,造成空置,目前的商办库存周期超过五年。”

随着城市不断扩容,大量的商办拔地而起,但当这些开发商由于母公司出险,这些项目面临着停工烂尾的风险。

像宝能位于南京燕子矶的宝能金融中心、华夏幸福位于南部新城的金陵中心、绿地位于江北新区的金茂国际金融中心等大量项目,因为各种原因都出现过停工消息。

南京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孟祥远向《凤凰WEEKLY地产》分析:“整体上商办物业受经济环境影响比较大,这两年的供应量也偏大,而需求是在减少的,另外,规划也没有及时调整,还是按照早年的规划供应,导致产品是过剩的。”

而一位南京产业地产研究人士表示:“之前在一些板块,很多土地都要配建商业,但这些区域的人口能不能消化这些商业,这也导致了即便商业开起来了,但是周边人口无法满足商业的运营指标。”

更关键的是,这些商办项目都不在“保交楼”的范围内,开发商出险后,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很难“起死回生”。

一位南京酒店行业从业者告诉《凤凰WEEKLY地产》:“我们手上有12个酒店资产,一直在出售,但现在完全卖不掉。”

孟祥远表示:“在目前的环境下,住宅保交楼的优先性更高,这些商办物业账算不过来,就只能陷入停滞了。”

政府主导下的“破局”

世茂在南京的另外两座小型商业——位于鼓楼的世茂52+、雨花世茂52+去年对外出售。这两处转让的接盘方是同一家公司——南京麓漫,其背后的控股方为山东铁路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华夏幸福的金陵中心也在去年转让给了华润。

“一些商业找到接盘方,一般是一些国资背景的基金,但他们开出的价格很低,原来一两万一平,现在只有五六千,也就是按照建安成本价出售,对开发商来说,反正住宅已经卖了钱了,这部分覆盖成本就行。”吴翔华称。

在房企难有新作为的情况下,南京政府开始介入这些存量资产,官方开始制定完善“一案一策”处置计划。

对于闲置已久的地块,政府在启动程序,收回土地,寻找新的接盘方。

今年年初,南京雨花台区明确:持续加大力度盘活利用存量和闲置土地资源;江宁区也公示了48个闲置土地项目。

根据《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规定,属于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一般有这几种方式处置:延长动工开发期限;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由政府安排临时使用;协议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置换土地等。

如果属于其他情况,未动工开发满1年的,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另外,政府也在进行一些土地性质的变更,将一些商办性质的土地改为住宅,比如,今年3月8日成交的河西G01地块,原本是容积率为5.5的科研设计、商办混合用地,后来控规调整为容积率2.2的住宅用地上市拍卖,最终被招商拿下;玄武徐庄G02地块,原为容积率1.6的商办混合用地,通过控规调整为容积率1.1的居住用地,最终被中北与金基联合拿下。

“对于存量项目的解决方式还包括,把商办改造成保障性租赁住房,但成本很难收回,因为原来的性质是全不符合住宅要求,要全部重新改造,市场租赁的价格还要打九折。”吴翔华说。

在解决存量资产问题之前,南京也在计划减少增量商办用地的供应。

2024年5月,《南京市202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出炉,其中,商服用地供应计划为48公顷,相比2023年的73公顷,下降了34%。

克而瑞数据显示,5月,南京商办市场供应面积4.8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8.95%;成交面积7.1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5.54%,供应量和成交量都大幅回落,市场需求下滑。

但目前来看,整体压力仍在。

一位商办从业者告诉《凤凰WEEKLY地产》:“现在的方法是有的,但是要投钱去干这个事儿,不是那么容易的。之前,就一直有人建议减少商办的供应,但各个区没有动力去做,还是想通过商办带来产业,政府也有持续的收入。这当然是很好的,但现在出了问题,要砸很多钱进去,而且成本很高,像酒店,商场现在还是比较难办。”

孟祥远则表示:“目前状况下,如果说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支持,那提供一些政策的支持也可以,比如公寓落户或者改一些规划来做相应的调整,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后续要把这些资产盘活,不管是通过企业重整有人接盘,还是通过政策和规划调整,最终要把这个生意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