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争日,夏争时,水稻插秧正当时。随着夏至的到来,郑州市中牟县万滩镇的田野里也愈加忙碌了起来。在万滩镇关家村稻草人农场,工人们忙着运秧、托秧、上秧。机声隆隆,农机手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秧盘上滑落,水田很快铺上了一层新绿。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万滩镇位于黄河南岸,黄河曾在这里决口,冲击成滩涂。这里土地肥沃,引黄灌溉条件优良,早年间一直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随着气候、水利条件的改变,农民们逐渐改种玉米、西瓜、大蒜。

稻草人农场保留了水稻种植的传统,每年麦收后,水稻插秧随即展开。“我们农场种植水稻有40亩。种植前,水稻需要先行育苗,平整一块土地精耕细作,然后撒播稻种,盖上薄膜等待种子发芽长成秧苗,到芒种、夏至时节就可以分苗插秧了。”稻草人农场工作人员广升介绍道。

嫩绿的秧苗在稻田齐头并进,长成了茂密的模样,等待着被移植到新的领域扎根生长、抽穗吐香。炎炎夏日,勤劳的农民挽起裤脚,站在水田里,左手握苗、右手插秧,仔细斟酌着每一株秧苗的深浅间距。稻田里秧苗整齐划一,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在不远处的另一片秧田里,插秧机同步在田里来回穿梭作业。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技术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刘月鸣 文/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