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夷

向受骗企业、群众集中返还被骗钱款,面对面宣传普及反诈骗知识,为市民派发反诈小礼包……日前,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各地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群众谈“诈”色变,关键之一在于作案手段多样化、链条化、专业化,加大了群众识别和司法取证的难度。

针对诈骗窝点多隐藏境外等不利因素,尤其是境外出现以“工业园”“科技园”为幌子的超大犯罪集团,公安部门持续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境外诈骗集团以及境内推广引流、转账洗钱、技术开发、组织偷渡等涉诈黑灰产犯罪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2万名。其中臭名昭著的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更是令人拍手称快。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在展开打击治理的同时,各地各相关部门也发动群众力量,将关口前移,努力跑赢反诈“竞速赛”。国家反诈中心已经累计推送预警劝阻指令4.2亿条,公安机关见面劝阻1477万人次、拨打电话劝阻3.1亿次、发送劝阻短信2.3亿条,会同相关部门拦截诈骗电话37亿次、涉诈短信29.6亿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1161.9万个,紧急拦截涉案资金4529亿元,形成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整体合力,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当前,反诈形势仍严峻复杂,要

以集中宣传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力度,切实增强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推动形成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新格局,织密天罗地网,让犯罪分子无处可逃。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