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织密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外通内联,串起乡村幸福路

蒋渠线是三河市修建的一条县道,跨越黄土庄镇、段甲岭镇和新集镇。

近日,笔者驱车行驶在蒋渠线上,公路中间由红、黄、蓝色彩色标线组成的车道分割线向远方延伸,公路犹如一条蜿蜒的彩色丝带环绕乡间……“以往山路难走,水果采摘、运输销售都不方便。前几年,蒋渠线改造升级,采购商和游客上山采摘很方便。沿线还修建了驿站,加设了农产品售卖区,我们在山里种的桃、苹果也不愁卖了。”提到蒋渠线升级改造带来的变化,段甲岭镇前蒋福山村村民于士成乐得合不拢嘴。

县道沟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形成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在廊坊市,一条条农村公路成为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

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要求,近年来,廊坊市编制“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工作方案,高标准出台农村公路条例,使农村公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管养水平、服务能力、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通村畅乡

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0252.1公里

行驶在固安县固雄公路(固安至雄安)上,道路宽阔平坦,两侧绿树青翠。

据介绍,固安县在廊坊市率先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形成“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水泥路(沥青路)”的路网构架。

投入“真金白银”助力农村公路加快建设,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10年来,廊坊市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16.78亿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231公里。目前,该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0252.1公里,路网密度由2013年的140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159.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该市农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达95.5%,乡镇通三级路比例达100%,所有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2000人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88%。

全力做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廊坊市荣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香河、固安、三河、永清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示范县占比居全省前列。大厂等9个县(市、区)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三河燕郊镇等22个乡镇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香河香北线等34条路段348公里荣获省级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

管护并重

设立路长3288名,“路长制”覆盖率达100%

香河县五百户镇是“蔬菜之乡”“韭菜之乡”。蔬菜产销旺季,众多运输车辆密密麻麻行驶在农村公路上,把以“香河韭菜”为代表的各类新鲜蔬菜销往京津乃至全国各地。

“路修得再好,没有一套务实管用的公路管理体系,也难以保证通行顺畅、安全。”五百户镇镇长孟庆宇介绍,结合该镇重点工作,镇级路长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村级路长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在巡查过程中,对过往村民、路人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和保护农村公路宣传,及时制止乱堆乱放、非法占用等现象。公路养护工人在做好保洁、养护工作的同时,每天进行巡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确保公路路域环境干净、畅通安全。

管护并重,路更畅通。近年来,廊坊市基本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公路路长组织管理体系,设立县、乡、村三级路长3288名,“路长制”覆盖率达100%。为打造数字农路、智慧农路,三河、香河还探索建立“路长制”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农村公路巡查、养护工作的实时监督、管理。

路通业兴

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100%

道路通,百业兴。廊坊市积极推进“农村公路+”模式,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实现因路而兴、因路而富,拓展农村公路服务附加值。

廊坊市还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加快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科学规划公交路网,加密发车班次,使农村群众出行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目前,该市县城3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100%,95.7%以上的乡镇完成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自评估均达AAAAA级。

“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路网通行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计划5年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50公里以上。有序实施老旧公路改造和过窄农村公路拓宽改造或错车道建设,力争2000人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95%以上。”廊坊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永刚介绍,未来5年,该市将形成“规模结构合理、设施品质优良、治理规范有效、运输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四好农村路”高质量格局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