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她,文森特·梵高还会是家喻户晓的艺术明星、光耀艺术史的大师级人物吗?

割耳、自杀、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尽管烙印在梵高生命历程中的这些关键词,个个戏剧张力拉满,可大众其实早已对他传奇的一生颇为熟悉。当讲究真实的纪录片聚焦梵高,还能翻出什么花头?难得的是,由法国艺术电视台电影频道联合奥赛博物馆制作的纪录片《梵高:大师之路》依然能另辟蹊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者"视角,便是该片为梵高题材影视作品带来的一种丰富。它将目光投向为梵高铺就大师之路的一位女性——梵高的弟媳、提奥之妻乔安娜。

600多通书信往来,记载了梵高与弟弟提奥的深厚感情。梵高去世半年后,提奥也离开了人世。成为寡妇,乔安娜才27岁,猛然间继承了阁楼里留下的数百幅梵高画作,诚惶诚恐——普通保险员家庭出身的她,彼时全部的艺术知识均来自丈夫。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让梵高的艺术被看见、被喜爱、被理解,她俨然成了打满"鸡血"的梵高遗作"推销员",接连叩开画商、藏家、艺术评论家的一扇扇门,辗转多国,不遗余力。而其实,乔安娜本人仅在梵高去世前两个月见过他三次。故事的结局,人们都知道,一次次遭遇冷眼之后,乔安娜最终走通了这条推销之路,梵高成为了今天人们熟知的梵高。

这是梵高不为人知的另一条大师之路。52分钟的《梵高:大师之路》体量适中,通过来往信件、日记等元素的再解析和链接,引领大众再度挖掘梵高成为大师的奥秘,留意到艺术家及作品背后耐人寻味的接受史、传播史。梵高的艺术自有过人之处,其炫目大胆的色彩,带有生命力量的笔触,都意味着一种美学革新。也许正因艺术上的超前,致使他在所处的时代并不为人理解,饱受"近乎粗俗""离经叛道"等质疑。假如没有乔安娜的坚持,梵高或将泯然于艺术史。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梵高的纪录片,不如说这是一部关于乔安娜的纪录片,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纪录片。乔安娜在履行对提奥的承诺的过程中,也为自己的人生闯出了一条新路。

片中,乔安娜为推广梵高画作的"死磕"精神以及境界胆识令人动容,也令人钦佩。起初,当所有她能联系上的文化艺术领域人士对梵高画作均表现出不屑一顾时,乔安娜从梵高与丈夫十几年来的600多通书信中找到突破口。她坚信,以前所未有的、深刻的人性视角,能让人们看到梵高的天才,当书信与画作加以对照展示,人们的看法将会改变——书信中藏着的活生生的梵高其人,以及他对艺术的看法,正是读懂梵高画作的关键。此后,乔安娜找人为梵高立传,又曾花去十年时间细细整理这些信件。恶补文艺理论,自学艺术史,她还生生把自己倒逼成艺术专家,甚至成为了策展人。而对于艺术品经营策略,她也孜孜钻研:小心定价,选定非卖品,为梵高打开一定声名之后,执意将其作品"推送"给各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

1905年夏天,梵高去世15年后,他的455件画作汇聚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促成梵高史上最大规模展览,主导者正是乔安娜。凭借这次展览,梵高可谓真正轰动世界。自此,各国艺术馆的大门向他敞开,不计其数的人们对其作品"上头"。而在此之前,乔安娜其实默默为梵高办过六次展览,只不过都反响平平。

梵高传奇人生的影视化,自1948年17分钟的纪录片《梵高》起,便屡见不鲜,备受青睐,数量不下二三十部,随着技术迭代,近年来在形式、视效上的比拼,堪称白热化。相比2009年纪录片《梵高:天赋之笔》以IMAX技术打造的震撼视效,2010年戏剧式纪录电影《梵高:画语人生》请来"卷福"(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压阵,2017年手绘油画动画片《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中每一个镜头都仿若梵高亲自画下,《梵高:大师之路》显得过于朴实。该片画面多以黑白水彩动画融合当时代的真实影像,唯独梵高的画作保留了其原本的质感和颜色,并予以突出强调,让观众在投入故事的同时保持对画作的关注度。

这样的画风其实是鲜明的、独特的,甚或可能是有意为之的。从黑白画面中"跳"出的梵高画作,闪烁着绚烂得刺目的光彩,像极在画中将灵魂燃烧殆尽的梵高本人,也像极了心中涌动着执拗小火苗的乔安娜。

作者:范昕

文:范昕 图:纪录片海报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