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丁嘎连队

杨星火

1985年 8月21日,下午一时,我到达丁嘎连队。采访连队干部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采访连长张文清

张文清:广东普宁县人,1957年10月生。入伍前係大队治保主任,高中毕业。1977年应征入伍到50军148师443团。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受过嘉奖,两年后提排长。1979年7月到成都陆军学校学习,1981年6月到岗巴营。1983年8月调丁嘎连队当连长。(1974年上半年,丁嘎边防队与查果拉边防队合编后,既称丁嘎连队,又称查果拉连队。)

我连驻地海拔4200多米,属森林地带边沿,受亚东沟森林气候影响,气候比较好,夏季多雨水季节。交通比较方便,只是冬季七道班山岭公路处冰雪封堵长达4~6个月,到岗巴只有绕亚东至嘎拉到岗巴。

查果拉哨所海拔5318米,自然环境和气候极端恶劣。1965年12月29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查果拉“高原红色边防队” 。

查果拉边防队自合编以来至今,连队每个排轮换上查果拉山去驻守半年。

加强连队边防建设,修建水利发电站,解决连队照明、取暖等若干问题。自前年冬天(1983年)、去年(1984年)年初以来,“一年之季在于春”,连队早安排、早动员、早准备,早施工。全连干战冒着严寒备石料,备石料3700多方,备砂砾2400多方,为修建水电站奠下基础。修电站的施工队到达连队后,包工队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关键部位施工由包工队人员施工,连队战士负责干笨重活:挖基础、开挖水渠、壘保坎、上(下)石料、鹅卵石、砂砾、河沙、水泥。经过战士们起早摸黑,搏严寒,战雨季,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畏艰难困苦奋战,于十月底电站竣工,2×55Kw机组水电站一座,机房120平方米、主机房100平方米。经上级验收合格。

营里还派三人前往邛徠学习《水电运行管理》。水电站于去年(1984年)11月24日开始发电至今(冬天两个机组昼夜轮换发电,夏天从早上7点~晚上12点),运转正常。冬天6~8人员负责发电工作,每天要负责引水渠破冰工作,由他们几名人员砸冰舀冰引水发电,连队另行派遣工差勤务,保证发电正常,供应连队和驻地群众照明、各班排烤火,各班一个电炉子(1500瓦)。过去冬季烤火,都是各班战士到下康布去砍柴禾,用木架子车拉回来,一个单边好几公里路,全是上坡,累得战士筋疲力尽。现在好了,冬季烤电炉,既暖和又卫生。我负责连队安全工作,经常到班里检查电源线路、火炉情况,是否有私拉乱接违反安全管理情况,确保连队用电安全,严防因电发生火灾,做到万无一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连队修建营房1282平方米,其中:连部200平方、文化娱乐室224平方米、小电影院150平方米,会议室,招待所、通信班等658平方米、厕所50平方米。从嘎亚公路接修公路3公里至连队。1984年1月以来,修温室2×150㎡,新修猪圈120㎡,开垦菜地10多亩,生产蔬菜7万多斤,卖给新兵连土豆2000斤。1984年扩建、整修了蓝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娱乐活动有场所,每周平均一场电影,每星期教唱一首歌,现在会唱二十六首歌曲。做到节假有晚会,天天三餐开饭前有歌声,看电影前,排与排之间进行拉歌比赛的场面真热闹, “二排来一个”、“要不要”、“要”,掌声、笑声、歌声,回荡在小电影场内经久不息。连队从多方面提高战士们的娱乐生活,战士们心情也比过去愉快多了。

饮水工程,储水池40立方,管道350米,安自来水堂管700米,今年(1985年)9月5日通水。过去饮用水,都是雪山冰峰融化水顺小溪流下来,上康布几个队放牧的牛、羊就在这几座大山,在小溪两边啃草饮水,牛(羊)粪,牛(羊)尿顺水而泻,水髒得很,饮用此水,常拉肚子。饮水工程结束后,连队住宿、取暖、娱乐场所、环境大有改观,焕然一新。1984年12月被日喀则军分区、西藏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与此同时,被西藏军区评为“边防建设先进单位” ,我(连长张文清)出席了西藏军区召开的边防建设表彰先进大会。

在加強连队建设以及边防建设期间,突出的人和事如下:

(1)、冯大林,1961年8月1日生,四川长寿人,从学校考入成都陆军学校,198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0月申请进藏,被分到岗巴丁嘎连队一排任排长。第二天就参加连队施工。他实干精神強,跟战士一样干。随后抽调到昌都到新兵连训练新兵,任排长。新兵连射击理论、投弹理论、队列训练等课程,都是他任教。新兵连训练进行实弹射击、木柄实弹投掷考试,全连成绩均在优良以上。1985年6月上查果拉,本来是三排长率领该排战士上查果拉。冯大林向党支部写申请上查果拉工作。党支部依据他的工作能力,同意他上查果拉工作,支部也放心他的独立工作能力。

(2)、黄银才:1980年从四川乐山市五通桥金山乡入伍。入伍的第二年亲自经历了连队混乱的情况,心里感到失望。现在看到了连队溫暖,工作越干越有劲。一排长冯大林到新兵连训练,尔后又上查果拉。黄任一排副排长,代理排长职责,顶个干部用,管理一个排,带领全排同志做好连队边防建设,去年该排被评为连队先进排。

(3)、刘永久(二排副排长),1978年入伍,入伍以来,服役思想端正,学习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团结同志。今年(1985年)年初以来,家里发来六封电报,催促他回去结婚。他写信回去说“饮水工程忙”,待饮水工程结束和“高原红色边防队” 20周年大庆后再说。1984年6月被选为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

(4)、李登利,1984年入伍,分在炊事班工作,在本职岗位上,恪守职责,改善生活,让战士吃饱吃好。受到战士好评。

(5)、藏族战士,穷次仁,1982年入伍,日喀则县人,从不乱窜村庄,自觉服从管理。被连队战士戏称“老黄牛”。

(6)、吕永喜,1982年入伍,身高1.75米左右,身体结实,次年任副班长。老先进,事事以身作则。他所带的班装沙子,装一车只需要8分钟,比其他班要快7、8分钟。装石头上车时,两人捧着大石头,他就站在两人之间,用头顶石头上车。被评为全军优秀班长。

(7)、索朗扎多,江孜县人,初中毕业,22岁。西藏军区教导大队学习一年半,中专文凭。1985年5月,任上康布乡小学校校外辅导员,教汉语拼音,星期三、六,上两个班的课,三小时(二、三年级),考上帕里公办小学5名(高小)。受到帕里镇、亚东县教育部门称赞。

连队新人好事枚不胜举。全连干部战士在党支部领导下,为连队建设奉献了自己青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未完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星火:四川省威远县人。1925年生。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随十八军进藏。曾参加修筑川藏公路、平息西藏叛乱和民主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边防建设等。在西藏工作20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旅诗人。

后期整理:刘光福、雪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杨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