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条热搜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

一位读博士的博主发文吐槽:“快30岁了,我妈还在控制我的生活。”

博主偶尔买些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妈妈就说她乱花钱,不会过日子。每次去婆婆家回来,妈妈都要对她“仔细盘问”,然后指点她哪句话说得不对,哪件事做得不对。可在博主看来,婆婆是很好相处的人,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其实父母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孩子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从来都不是敌对的。但如果“爱过了头”,容易会让亲情成为一种束缚,将彼此越推越远。

过度介入孩子生活的家长,就像一架直升机始终盘旋在孩子头顶,密切监视、随时干预,甚至替他们做决策,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直升机父母”。

今天的星空夜话我们就来聊聊“直升机父母”的3重教育陷阱。

1

第一重陷阱:无处不在的控制欲

曾有一位教育家提出:“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给予适当的空间,孩子才会在自由的境地里,锻造出健全的心智。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母亲宋倩,不仅为女儿英子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就连她学习之余的一举一动也都严格管控,希望英子能按自己的规划完美长大,甚至私自更改了她填报的高考志愿。英子一度绝望到做出了轻生的行为。

要知道,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成为父母随意塑造的对象。过度干预、剥夺自由,只会抑制其内心真实的需求,最终导致情感压抑、逆反,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作为父母,应该让自己的爱成为孩子的港湾,而不是禁锢。尊重他们的个性与需求,适当学会放手,让其按自己的节奏与方式绽放,才能助力孩子迈向璀璨的未来。

2

第二重陷阱:包办孩子的人生

看过一个心理访谈节目,主人公小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啃老”一族的典型特征。他理直气壮地依赖父母,毫无愧疚之心。而这一切的背后,苏母的纵容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小苏在人生关键时刻都依赖苏母的财务支持:找工作、结婚、买房、装修……

最终,苏母的养老钱都被小苏耗尽。

父母对小苏无条件地满足和溺爱,让他不可避免地深陷全能自恋,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性格任性而暴躁。

最终,小苏不仅对父母的付出没有感恩,工作也毫无追求和目标,导致妻子离开,自己也身陷囹圄。苏父只得找到节目组,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有时候父母费尽心思,想要让孩子过得轻松点,但最后结果却是伤人又伤己。

从本质上看,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父母可以参与,但永远不能替代。

及时退场,孩子才能学会直立行走,在一次次历练中,教育才得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第三重陷阱:缺少信任的沟通

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不再像从前那样毫无保留地对父母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也不再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

但又不得不承认,信任是亲子沟通的基石。父母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电视剧《烟火人家》中的孟菀青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模范样本。无论是从小女儿陶姝娜想学什么,还是成年后面临重大学业抉择,她总是鼓励女儿追随自己的内心。

这种无条件地信任和肯定,也收获了孩子同等的爱与依赖。女儿遇到难题与困惑,都第一时间与妈妈分享。

陶姝娜暗恋学长,她鼓励女儿勇敢表白。女儿历经千辛终于与学长成功牵手,孟菀青也由衷地开心和祝福。

恰如李小萌在《你好,小孩》一书中说的:“信任是教育的核心,应该相信每个生命个体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有了信任感支撑的教育,纵使孩子跌倒在泥潭中,也能凭借那光芒,勇敢爬起来。这才是父母与孩子间的双向奔赴。

4

避免教育陷阱,父母可以这样做

不可否认,父母的言行在孩子成长中影响深远且关键,塑造着他们最初的世界观。因此,要想真正抵达孩子的内心,我们要做好这几点:

1、倾听中共情,尊重中交心

童话大王郑渊洁一直秉持着与孩子成为交心朋友的育儿理念。在儿子年幼时,他每个周末晚上都会腾出两个小时,耐心聆听儿子分享一周中的点滴趣事和失落瞬间。当儿子分享开心趣事时,郑渊洁会与他一同放声大笑;而当儿子讲述不愉快的事情,自己则会表示出对孩子经历的理解,并提供有益的建议。研究表明,家长善于倾听,对孩子成长意义重大。而有效的共情,则让他们觉得被重视和理解。父母愿意俯下身,倾注爱,孩子才会散发出光。

2、舍得放手,是对爱最好的支撑

杨澜曾在节目里说过:“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让你的孩子成功离开你。学会放手让他走向自己的世界,才能成就他自己的人生。”放手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让他们意识到,无理取闹并不会得到预期的回应,从而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并主动寻求与父母的沟通。而真正好的教育,是爱与规矩并行,给予他们完整的爱,正确的示范,才能更好地赢在起跑线。

3、相信和认可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大

冬奥会冠军谷爱凌的成功虽源于天赋,但母亲和外婆的鼓励与支持更是成就她的关键。母亲和外婆从小就特别喜欢说“我们爱凌是最棒的”。钢琴才考三级的时候,她们就说她弹得跟十级一样好;跑步拿了第二名,她们仍然会对她说:“在我眼里,你永远是第一。”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信任是一扇通往心灵的门,个人价值和情感得到肯定,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亲密关系的情感纽带由此更紧密。

4、爱孩子,先爱自己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的榜样,他们的言行对孩子影响深远。然而,许多父母在育儿的道路上,往往过度聚焦于孩子,却忽略了滋养自己的内里。

但真正的爱,不仅是给予,更是自我塑造,这也是父母毕生要修炼的功课。秉承长期主义,投资大脑、莹润灵魂,才能以更积极、从容的状态影响孩子的行为与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征程

我们要学着摆脱共生的束缚

懂得“量力而行”

来源/书报文摘(ID:shubaowenzhai)

作者/糖糖

编辑/赵蕊

审签/晓月

监制/乔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