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姜萍事件爆红网络,一系列关于事件真实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还不清楚姜萍事件的同志可以看看我的上篇文章:姜萍的奇迹,与背后的伯乐

目前网上的质疑声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绩波动:姜萍在不同考试中的成绩波动巨大,从51分到93分。

竞赛规则与监督:阿里巴巴达摩院举办的数学比赛允许查阅资料和使用工具,但规定“禁止与他人讨论、外传赛题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作弊行为”。这个规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为作弊提供了可能性。

笔迹差异与公式错误:媒体公布的视频中,姜萍的笔迹与她做题时的笔迹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黑板上的推导过程中出现了公式错误,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质疑。

更有我并不知其名的知名奥数金牌讲师贴脸开大,实名质疑,也传得沸沸扬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来说说这个赵斌吧。

他表达的观点就是典型的阴谋论。

对于以逻辑严密著称的数学教师来说,这种阴谋论实在有失水准。

然而我转念一想,诶,不对呀,他这阴谋论不正好可以用在他自己身上吗?

他这一实名质疑,一下子引来了多少关注?

像我这写了一个多月的公众号,关注数才五十几个,其中还有三四十个是亲戚朋友,关注了从来不看的那种。

我深知,除非撞大运或者已经有大量关注了,正常来讲哪怕想要多一个人关注你都是极其困难的事。

他演这一出可好,一下子有几百万人知道了:哦,原来有个奥数老师叫赵斌的,据说教的还不错。

说白了,网上说当键盘侠,并不会影响他过去的教学履历,不会影响他的核心资源。

文末,他更是立了个flag,说如果姜萍是真的,他这条朋友圈也不会删,还会立马资助姜萍大学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时候如果姜萍实至名归,人们又会过来看,诶,他资助没有啊?

这就又可以再收割一波回旋镖流量!

几万块就能换来几百万的流量,这赚麻了呀!

看来是我格局小了,我收回刚才的话。这岂止是数学老师,简直就是数学老师!(开个玩笑,无意冒犯数学老师,我敬爱我的数学老师)

上述其他几类质疑点我就不一一置评了。

回到主题,为什么我说这件事99.999%是真的?

首先,有一个核心逻辑。

这是一场全球性的高难度数学竞赛,总共7道题,两道选择题,5道解答题。

有48小时相对较为充足的时间作答,而不是高考那种争分夺秒。

整个比赛,考的就是你的数学能力处于哪个水平。

到了那个水平的人就做得出来,不是那个水平的人怎么也做不出来。

这就好比,一道高数题,一个小学生做不出来,再来一百万个和他一个水平的小学生陪他一起做,一样做不出来。

一群人来做这套题,最终得分几乎必然等于这群人里水平最高的那个自己一个人能得的分。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比赛敢开卷考试。

那些说是姜萍的老师王闰秋帮助姜萍作弊的人,凭什么认为,一个常年两三百名,最好的成绩一百多名的人,能帮另一个人考到12名?

那些认为团伙作弊的也同理。合着这个团伙里也有12名实力的人?他是谁,第十三名吗?

如果说还有别的高人或团队通过某种特别的方式在帮助他,这就属于胡搅蛮缠了。

这就好比,你收到两个陌生人A和B,对一个未知人物C截然不同的描述:

A说:C君是一个女生,在市里面读书。

B说:C君是一个男生,在市里面打工。我还知道他在郊区有一套房子,父母偶尔过来探望。他很少和亲戚来往。

请问,A和B谁的话更可信。

此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B更可信,因为他提供了更多细节。

但其实A才是最可信的那一个。因为他用了最少的假设(或者说他的话只需要满足最少的条件就能成立)。

一个人是女生,且在市里面读书的概率。

一个人是男生,且在市里面打工,且在郊区有一套房子,且父母偶尔探望,且很少和亲戚来往的概率。

这两者的概率谁大谁小显而易见。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姜萍事件99.999%是真的。

如果姜萍事件是假的,那么你得假设,有高人帮助他,且这个高人有比中科院还厉害的12名的水平,且这个人认识姜萍,且他有难言之隐不能亲自参赛,且这中间存在某种利益,且他认为事情不会败露,且这个包括王闰秋在内的每个人都能保守秘密不会反水,且……我不知道还要加上多少个且才会让这个阴谋论合理起来。

而如果姜萍是真的,只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就行了:别蹭热度别酸了,她就是个数学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