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必然会借助这一大动脉,加快融入大深圳都市圈,同时江门、珠海等城市也会借助通道与港深莞深度融合。

作者:今纶

1279年正月,文天祥过零丁洋之后的数月,挥笔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诗中的“零丁洋”就是今天的广东省珠江口的伶仃洋。

伶仃洋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内伶仃岛和外伶仃岛之间,东由深圳市赤湾经内伶仃岛,南达香港、澳门,西到珠海市淇澳岛一线,北起虎门。

700多年过去,大洋茫茫,涛声依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中山全速向东不停步

如今在这一片海域,深中通道这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即将通车。

深中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伶仃洋海域,是广东省境内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沙区的跨海通道 。

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是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线路东起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与航城街道交界处的机场立交,西至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东互通;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与中开高速对接,通过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南沙登陆 ,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线全长约24公里,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最关键的是:通道正式通车之后,中山人去深圳只需要30分钟,去香港只需要50分钟,以往,中山人去深圳都要绕行广州的虎门大桥,耗时两个小时左右。

深中通道将给大湾区带来什么?将给中山带来什么?

我个人认为,这是大湾区的历史性时刻,东西岸的大融合,尤其是珠江西岸城市、产业与东岸城市、产业的大融合将由此再上一个大台阶,从而带动整个湾区加速整合资源,加速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中山的定位是很清晰的:

“十四五”时期,中山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奋力打造“湾区枢纽、精品中山”,努力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

在更具体的落点和时间节点上,中山的目标也很明确:

2021年10月27日,郭文海任中山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2021年底,在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郭文海提出,“要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向东发展,积极主动争取深圳、香港支持,以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为‘桥头堡’,引领带动全市全面学习拥抱深港,深度对接珠江口东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东,如何向东?东边是茫茫伶仃洋,固然可以乘船,可是大规模大体量且快速的物流,还是需要陆路通道。

彼时,深中通道已经修建多年:

2021年9月21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东主塔完成封顶,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双桥四主塔”全部封顶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6月28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合龙 。11月10日,深中通道海上非通航孔桥混凝土箱梁全部架设完成 。

中山人能做的就是三件事:第一,继续奋斗;第二,学习深圳;第三,等待深中通道开通。

02 中山人一直在拼力向前

中山人的奋斗是艰辛的,同时,也是有丰硕成果的。

2023年,从GDP增速来看,中山在珠三角的经济增速仅次于深圳,与惠州并列第二。

揭阳(7.5%)、梅州(6.5%)、深圳(6%)、中山(5.6%)、惠州(5.6%)、江门(5.5%)、佛山(5.0%)、汕尾(5.0%)8个城市“跑赢”全省增速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没完,2024年一季度,中山继续乘胜追击:

GDP实现892.75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家用电器、照明灯饰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在一季度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两家中山家电龙头上市企业一季报显示:华帝股份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营收创近五年同期新高;奥马电器同样实现双增长,营收同比增长24.6%。

中山在产的34个工业行业中,2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79.4%。

工业投资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上,继续保持27.7%的高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中山“工改”压力山大,但是为了城市的未来和发展,又不得不改。

中山人几乎是在如雨的箭矢中奋力前行,终于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截至2024年3月底,中山全市累计拆除整理低效用地超3.6万亩。1—3月,中山“工改”项目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达37.1%。一幢幢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为中山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拓宽了空间。

中山市面积不过1770平方公里,2023年常住人口443.11万,这两项指标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中山却是一员实实在在的“经济猛将”,其在全省地级市经济总量的排名从2022年的第10名提升为2023年的第9名,而且经济增速一直在全省前列。

不管局面多复杂,中山人一直在拼力向前。

03 中山全面向深圳看齐对接

奋斗的中山人同时也是谦虚的中山人、务实的中山人。

深中通道总会开通,需要的是时间。

在此之前,中山人喊出“全面向深圳学习”,而且在执行力上也在追赶深圳。

但是,学习这事儿是要有落点的,落点在哪里?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城市规划“六个一体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5月31日,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到中山考察交流。双方同意积极谋划推进“海陆空铁”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依托深中合作创新区等总面积超60平方公里的主题产业园,全面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定期举办大型会展等活动,不断开拓“双城联动”的现代服务业合作新模式。

6月28日,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召开。

这等于是给中山学习深圳框定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路线图和规划。

除了政策、硬件等方面向深圳看齐、对接,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也必须向深圳看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中山有关部门请深圳帮助培训干部:

2022年,市委组织部邀请深圳干部及知名专家学者举办7期“向深圳学习”线上专题培训,覆盖全体市管干部,还印发了“向深圳学习”学习书单共18门,在相关干部培训班安排“向深圳学习”课程,培训干部12300多人次。

中山与深圳建立培训交流协作关系,对市管干部“一年全覆盖,两年轮一遍”;另一方面,要求各镇街、各单位把培训班办到深圳去。同时,要求各单位注重与深圳市对口单位业务交流,强化工作协作,牵引和带动各镇街本线口干部向深圳学习。

深圳意识、深圳基因、深圳速度刚开始让一些中山干部不适应,但是他们很快明白且跟上了节奏,因为深中融合的大场面就要来了,不学习,跟不上节奏,吃亏的是自己。

如今的中山,学习深圳,全速推进深中公共服务一体化已经是深入人心的意识和行动。

具体成果方面,中山近年来持续推动政务服务“跨城通办”,目前已实现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1月,中山公积金中心出台了《关于推进住房公积金深中融合发展的通知》,在深圳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在中山购房申请公积金贷款的,享受中山缴存职工同等待遇。

“未来中山和深圳的关系,就像上海浦东、浦西一样”,这话是很有道理,很有前瞻性的。

04 深中通道将给中山带来什么?

经济增速上来了,干部队伍枕戈待旦,深中一体化每一天都在快速推进,众多中山人、深圳人、大湾区人都在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深中通道将给中山带来什么?

第一,带来史无前例的流量(资金流量、技术流量、人才流量),而且因为中山人高标准打造了城市的软环境、硬环境,这些流量中的绝大部分会变成留量,留下来惠及中山的各个层面。

中山实际上是珠江西岸第一个直接对接深圳的城市,深中通道的落点是深圳的经济大区宝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安有多牛?

2023年,GDP突破5200亿元,三年跨越两个“千亿”台阶,十大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

目标是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万亿,将是宝安由工业大区转向工业强区的重要标志。

2023年8月8日,赛迪顾问发布“2023赛迪百强区”。根据榜单,宝安较2022年上升一位、位居全国第四。

泼天富贵,中山必能接稳。

第二,带来交通枢纽地位的提升。中山人去深圳再也不用绕行虎门大桥,不但可以30分钟抵达深圳,而且可以50分钟抵达另一座一线城市——香港。此通道一开,深圳人、香港人前往江门、肇庆、阳江等城市投资、旅行,也将大大节省交通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对于整个粤西其实都是利好。

第三,带来城市整体定位的上移。中山直接和深圳、香港互动,从中山去深圳坐公交车甚至只需要十几块钱,中山、深圳的很多业务都打通来办,某种意义上,城市的界限随着经济行为的密织而日渐模糊,行政边界当然一直都在,但“血脉”打通的越来越多,实际上中山就成为整个大深圳都市圈的重要经济协作区域之一。

通道一打开,黄金滚滚来,说的就是通道之于中山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必然会借助这一大动脉,加快融入大深圳都市圈,同时江门、珠海等城市也会借助通道与港深莞深度融合。

大湾区由此可能产生极为绚烂的“化学反应”,也可能碰撞出令人惊喜的产业生态和文旅风景。

让我们静静等待这一历史性时刻:飞跃伶仃洋,中山与深港跨海拥抱!

深中通道值得期待,中山的未来值得期待,大湾区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