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些天复旦大学毕业典礼上,法学院的高材生夏承曦打教授的事情吗?其实我有很多话想说,一直没说是因为如果我说出我的观点,可能会显得我三观不正。

但是这一次,看到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做出的决定,我还是想提一下夏承曦。

17岁的中专女生姜萍参加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引发了持续热议。大家一直在她造假和没造假之间争论,现在涟水教体局说她的数学月考真的考了83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让人难以理解,一个天才怎么能连普通的考试都不及格,但没有定论之前,随便给人扣帽子终究是不好的。

我一直觉得,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是令人崇拜的,令人心生敬仰的,那一定是高等学府。

那里不仅代表着知识的博大、高深,更代表着人类最高的智慧,好像获得了最高荣誉的那些教授、大拿们比我们普通人更有智慧,更懂得生活。

但是没想到,这次清华的求真书院给学生发了这样一个通知,要求学生不得随意参加任何校外的数学竞赛,暑假里也不行。如果要参加,需要经过学校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星新闻记者打电话给求真书院副院长求证的时候,张教授说,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学生免受不必要的干扰。

这样的通知在这段时间发出来,因为什么显而易见。

通知的背后隐藏着几个信息:

第一,他们不待见阿里举办的全球数学竞赛,觉得自己的学生没有参加它的价值和必要,参加了会引起纷争,声誉受影响。

第二,可能觉得跟姜萍这种涉及造假的没有学历的中专生混在一起谈,有失他们清华学子的身份。

第三,姜萍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反面教材。他们让自己的学生离远点,千万不要像姜萍一样陷在是非圈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姜萍饱受争议让清华顿悟了,他们要赶紧保护学生,顺便跟阿里数学竞赛撇清下关系。

这个决定看起来特别好,保护了他们清华学子。不参加竞赛,当然什么纷扰都不会有。可是,清华,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发这样的通知,知道它代表着什么吗?

首先,侵犯学生权益。

学生是来学校读书的,不是签了卖身契,他们是成年人了,不是小学生,学校有何权利要求学生不准参加校外的知识竞赛?

表面上看是一个很好的决定,保护了学生。可实际上侵犯了学生的人权,限制了他们的自由。

这叫不依法办事,依“权”办事。领导者一拍脑门就可以做个决定,所有没有话语权的人都要遵守。

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是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

其次,有失百年学府的风范。

想起金庸说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个高等学府的教授、副院长,他应该有大侠一样的风度,智者般的风范。

他们看到姜萍这种事情,至少应该以中立、客观、包容的心态给予数学一点尊重。

比如,他们可以说,希望姜萍的成绩是真的,鼓励所有热爱数学的人,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不放弃数学。

或者他们可以对学子说,不论这种比赛有没有含金量,不论姜萍有没有作弊,起码说明了我们的学习还有很多不足,还不够优秀。

他们还可以说,有那么多人维护姜萍,说明大家都喜欢坚持学习,永不放弃的人。

当然,他们也可以什么都不说,不做。

可是他们发这样的通知却只体现出了他们的高傲,和明哲保身的态度。

这样的高等学府,以一个中专生为反面教材,实在有失大家风范。

最后,缺乏对学术的包容。

阿里数学竞赛不管怎么“野鸡”,它也是全球性的,也许没有深度,但有足够的广度。

学子们可以这样:高傲的不去参加,想试试水,愿意和全球人比一比的去参加,这才是多元和包容的学术态度。

学校一纸通知,意思叫大家都别参加校外的比赛,只参加清华大学自己的比赛算什么。

在自己学校里比来比去,比出第一名,也只能说明此人在清华大学最牛,然后能代表什么?

这样故步自封的态度与“闭关锁国”有何区别?

这不应该是一所高等学府对待知识和学术应有的态度。

这则通知被传上网络后,很多网友的评价是冷嘲热讽,他们说清华大学是玩不起吗,怕丢人不敢参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平民对一所高等学府产生轻蔑的感觉,真的,百年声誉都要毁了。声誉是藏在别人心里的,它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毁掉的。

之所以文章开头提到夏承曦,是因为他抨击过复旦大学。

夏承曦殴打教授之后,他写的《退学理由说明》被曝光。几千字的退学报告,我逐字看过,很有感触。

夏承曦很极端,是个愤青,好像心理有问题,他殴打教授活该被拘留,他似乎应该被逐出大陆,滚回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他写的东西却充满了单纯、理想主义,和愤世嫉俗。

他抨击学校有法不依,屈服于权势,因为他明明行为恶劣,学校却因为他父母而不开除他。

他说辅导员把他的行动汇报给他父亲,他觉得一个成年人有自己的自由,学校无权“监视”他,更不应该去充当他父母的“爪牙”。

他还抨击学校有些管理者只钻营利益,遇到责任就退后;抨击有些人搞谄媚奉承,陷害别人,而学校却不主持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复旦大学是不是这样的我们不知道,但敢于抨击学校的学生百年难遇,也许只有他这样无所顾忌的“权二代”才敢这么做。

诚然,他有自己的私心,他的观点可能偏激,可能不对,但必须承认,社会、学校需要敢说真话的人,他们是质疑者,是能引发思考的推动者,是能对抗“不合理”的勇者。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出这样的通知,在某个方面和复旦大学没什么不同,但没有学生站出来反对。

这不是一件好事。

我希望夏承曦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同时,他发出的声音能引起高校们一点点震动,哪怕反思一下很多规定是否合理,他们能否做到更好。

一所高等学府不应该只有一种“权势”的声音,听取不同的声音才能走得更远。

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人,让我们的思想传播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