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在当时震惊朝野的大案,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内幕?为什么会如此深深影响了清朝的命运?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 马新贻遭刺杀内情

当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的上午,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打算返回总督署时,一名叫张汶祥的汉人突然冲了出来,狠狠地朝马新贻刺去。鲜血瞬间染红了马新贻的官服,张汶祥高声大喊:"刺客就是我张汶祥!"然后束手就擒。

这出人意料的一幕,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作为两江总督,马新贻不但身居高位,而且手中兵马虽少,却都是精锐。为何会遭人如此刺杀?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

原来马新贻早些年间,曾被捕为匪徒。为了活命,他竟然与所谓的"匪首"拜把子结为兄弟。后来这位"匪首"竟然导演了一出马新贻收复失地的戏码,骗取了朝廷的重赏。马新贻就是凭借这一手骗来的功勋,最终获封为两江总督的。

可是马新贻这个人阴险毒辣,对旧日的拜把兄弟们却并不知感恩。他不但诱奸了其中一人的妻室,甚至还诱杀了那人。而刺客张汶祥,正是当年与马新贻结为拜把兄弟之一,幸免于难。

张汶祥知道马新贻的阴私后,气愤难当,决心要为兄弟报仇。这才有了当日的刺马大案。可谓是风起云涌,引起了朝野哗然。

慈禧太后当时统治大权在握,对此案自然也是相当重视。不过她重视的原因,却并非马新贻身为封疆大吏遭此杀害,而是隐藏在这起案件背后,关乎朝廷政权威信的重大阴私。

二. 官员审理隐情

这件震惊朝野的刺马大案,一经发生就立刻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高度重视。不过她最关注的,并非马新贻这个封疆大吏遭人行刺,而是这件事背后可能牵扯出的某些阴私。一旦这些阴私暴露在外,将严重动摇朝廷的统治基础。

为了彻底查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慈禧太后决定亲自插手,指派当时最有声望的大员曾国藩来审理此案。曾国藩原本正在天津查办教案,被迫中止手头工作,立即前往两江总督署接手审理。

不过在曾国藩动身之前,慈禧太后还特地召见了他,当面叮嘱曾国藩"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案件定了非常明确的调子。看来慈禧对结果已有了预期安排。

果不其然,一周之内,慈禧太后又连续派出多名其他大员加入审案,以防出现什么偏差。刑部尚书郑敦谨等人都奉了慈禧的旨意,前去与曾国藩同审此案。

曾国藩等人在位高权重,素有"正直不阿"的好名声,不过面对慈禧太后如此明确的指示,他们还是选择了听从上意。经过紧锣密鼓的审理,最终为张汶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通同海盗"的重罪,判处极刑。

张汶祥虽然承认了刺杀马新贻的罪行,但在被处决之前,仍然高呼自己才是为了报复马新贻诈骗朝廷、奸淫掳掠无辜的正义之师。不过这些话在当权者耳中,只不过是一些无物证据的胡言乱语而已。

张汶祥被严刑拷问和处决后,官员们甚至还剜出了他的心脏,用以祭奠马新贻。朝廷对马新贻的抚恤之极其之丰厚,也可见慈禧太后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代忠良,张汶祥乃发狂逆徒,这就是官方所钦定的定论。

三. 揭露马新贻的黑幕

虽然朝廷通过严刑拷问和极刑处决,把张汶祥这个"刺马逆徒"的嘴彻底封死,但关于马新贻本人的黑暗身世和种种阴秘,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原来,马新贻年轻时并非什么贤能之士,反而曾一度被当作捕快逮捕,列为了罪犯之列。为了苟且偷生,马新贻竟对那些所谓的"匪徒"拼命拍马奉承,最终与其中一人结拜为"兄弟"。

这个"匪徒"不过是个区区草莽英雄,混不到几时便要就义。临终前,他却为了报答马新贻的拍马奉承,竟导演了一出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谎报了重大军功,混过了朝廷的重重检查,使马新贻由一个阶下囚,一跃成为封疆大员。

功勋加身后,马新贻对旧日的"拜把兄弟"们却是见钱眼开、爱财如命。他不但诱奸了其中一人的妻室,甚至还设计诱杀了那人,扫清了一切"知情人"的口实。

张汶祥作为当年与马新贻结为"拜把兄弟"的另一人,偶然躲过了马新贻的魔掌,所以一直知道马新贻骗取功勋、奸淫掳掠的黑历史。正是这一切,最终促使了张汶祥下定决心,要为死去的兄弟报仇。于是乎,他才会有当日在街头行凶刺杀的举动。

尽管朝廷对此事的审理极力回避,草草了事,把全部责任都推到了张汶祥一个人身上。但马新贻的黑历史却并非是个完全的秘密,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引发了一片哗然。

四. 案件对清朝的冲击

这起震惊朝野的刺马大案,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一起寻常的刑事案件。但其实它揭开了马新贻这位封疆大员骗取功勋、奸淫掳掠的污秽身世,同时也暴露出当时朝廷内部为保皇权而权钱交换、铁案如山的腐败现状。

从张汶祥一开始就高呼要为死去拜把兄弟报仇这一点来看,他之所以会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行刺马新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私怨。不过私怨的背后,却隐藏着更为深层的社会问题。

当时的清朝,国力已经日渐衰微,朝廷内部却仍然腐朽不堪。像马新贻这样的小人物,凭借一出骗取功勋、阿谀奉承的把戏,就能获得极高的官职封赏。朝廷明知如此,却还是要维护皇权统治,不惜违心护短。

从一开始就有军民质疑马新贻的来历,到后来张汶祥亲口揭发马新贻种种阴私,最后又被朝廷强行定为"逆徒",给予严惩。整个审理过程,充斥着朝廷维护特权、包庇官员腐败的权钱交换气息。

更为讽刺的是,曾国藩等人虽然把张汶祥斩尽杀绝,却没能真正掩盖马新贻黑历史的流传。相反,这起案件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当时社会上已经存在的对统治阶层的不满情绪。

在国力日渐衰微、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背景下,这起案件无疑进一步打击了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当权者肆意包庇一己之私,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呈现越来越大的反差,加速了统治危机的到来。

五. 西方列强的介入

这起刺马大案不仅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其影响也很快波及到了当时在华活动的西方列强。而列强的介入,进一步加剧了这一事件对清朝统治的冲击。

当时在华办事的英国驻华最高外交代表是著名的马戛尔尼一家。马新贻遭刺杀的消息传到马戛尔尼耳中后,他立即派出心腹干员前往两江总督署暗中查探。马戛尔尼对清朝内部的腐败分子向来深恶痛绝,这一次他也认为刺马案件绝非一件简单的暗杀案。

果不其然,马戛尔尼的探子很快就掌握到了马新贻骗取功勋、奸淫掳掠的黑历史。他对清朝朝廷包庇这种腐败分子的行为表示无比愤慨,决心要在此事上施加压力。

为了达到目的,马戛尔尼不惜煽风点火,大做文章。他不但在英国政府和国内军民中大肆宣扬这一"滔天大案",还威胁要就此事向清朝政府追究到底。

面对列强的施压,清朝只好作出妥协,同意英国方面介入案件的审理。不过英方介入的目的似乎更多是为了对马新贻进行羞辱和报复,而非追究到底事件真相。

在英方参与审理的过程中,形式上极尽羞辱之能事。马新贻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英方的盘问,屈辱万分。最终虽然英国没有获得进一步惩办马新贻的机会,但已经达到了极大程度的扫面子。

这无疑是在当时的东西方世界格局下,列强公然干涉清朝内政的一个缩影。可以说,刺马案成为了西方列强借机加重干涉中国内政的又一个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