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研墨、铺墨、拓印是制作版画必不可少的流程,其中的关键就在刻板这一步。”冒朝霖正在给江苏省如皋市特教学校的聋生们上版画课,他手指翻飞教授,又拿起教具和自己的作品向同学们展示,虽然教室里只有5名聋生,他依然教得认真细致,确保每个聋生都跟上他的思路。今年是冒朝霖在这里教书的第26年,也是他用刻刀和画笔为如皋特校的聋生们打开艺术之窗的第26年。

文 摄影丨《三月风》记者 刘柳

1972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

听力残疾

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级教师

如皋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如皋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

曾被授予“江苏省最美特校教师”

“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冒朝霖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镇搬运站站长,母亲在一家饭店做会计。一年后,一次发烧导致冒朝霖永久性耳聋。从此,他进入无声世界。

8岁时,父母将冒朝霖送到当时的南通市聋哑学校就读,在那里他认识了美术老师张瑞棋,这位聋人老师手中妙趣横生的画笔深深吸引了冒朝霖,他开始每日课余时间在白纸上涂涂画画,在年幼的心里埋下画画的种子。

1988年7月,冒朝霖从南通聋哑学校毕业,先后被分配到如皋玻纤厂当配色工、如皋丝毯二厂做绘图。冒朝霖家里藏书很多,他下班后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特别是古人勤学的故事,“磨杵成针”“囊萤夜读”等,又如俄国作家高尔基没念过大学、全靠勤奋自学,成为世界著名文学家的故事,这些给冒朝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一心想要继续升学,于是一边认真工作一边自学,同时也没放下手中的画笔。

有一次,冒朝霖在聋人朋友口中得知,上海有一位聋人版画家冒怀苏先生,曾在如皋市聋哑学校就读,转至上海福哑学校,后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做总编。和冒朝霖一样,冒怀苏也是幼年失聪但喜爱艺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国美术全集》版画分卷的副主编,也是国家级版画专集、大型画册《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的整体设计者,种种成就让冒朝霖心生敬仰。同时,冒朝霖也因为两人相同的姓氏对冒怀苏产生了特殊的亲切感。怀着敬意和好奇,冒朝霖展纸挥笔,给冒怀苏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两幅自己的国画习作,恳请冒怀苏教正。仅隔3天,冒朝霖便收到冒怀苏的回信,信中肯定他“绘画较有根基”,并嘱咐他找美术老师或去美术学校学画,“勤学苦练,知难而进,不断提高艺术水平。”

收到冒怀苏的回信,冒朝霖激动得手舞足蹈,他购买了十多本美术书籍,由父亲陪同,到如皋师范拜当地知名美术老师王成硕为师。1991年4月,在如皋市首届残疾人艺术节上,冒朝霖当场绘就的国画《金鱼戏水》获得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冒朝霖突然被观众的肯定击中了,他意识到,困于无声世界,绘画于他而言就是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他的世界虽然无声,但能多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经冒怀苏推荐,冒朝霖报名参加了中专考试,考取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实用美术专业。冒朝霖和冒怀苏保持着书信联络,到了上海之后更是一有机会就带着作品去拜访冒怀苏。每次,冒怀苏总是热情接待,精心指点示范,冒朝霖受益匪浅。1994年,冒朝霖考入长春大学美术系,成为如皋市第一名聋人大学生。

除了画艺,冒朝霖也从冒怀苏身上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次放假他从长春到上海拜访,冒怀苏正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75周年进行国画创作,看到冒朝霖进来就拿出几幅作品请他提意见,冒朝霖连连拒绝:“您是大画家,我只是一个小学生,怎么能给您提意见呢?”冒怀苏却一脸认真地告诉他:“你不要客气,画家作画就是给大家欣赏的,你作为一个观众,从欣赏的角度来提提看法。”不久,冒朝霖就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了当时冒怀苏让他点评的那幅《为了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冒朝霖课余时间就在教室里做版画,图为黑白木刻作品《岜沙苗寨印

除了国画,冒怀苏还擅长版画,耳濡目染,冒朝霖也开始深耕版画领域。对冒朝霖来说,版画是无声的语言,通过色彩和线条的交织,传递出情感与思考,而他最喜欢的黑白木刻,作为版画艺术中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一个分支,画面中黑、白、灰三色的运用至关重要,黑色代表深沉与力量,白色象征纯净与明亮,而灰色则作为过渡色,使得画面更加和谐丰富。“通过细腻的刀法和精心的构图在作品中呈现出层次分明的黑白灰相互融合,使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冒朝霖的版画作品多是风景与人物,他把对外物的观察和自己内心的感受相结合。亭台的黑是暮色的阴影,湖泊的白是心事的清朗,版画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并且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做了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衬托表现主题。

“我创作版画的目的不是将景物原原本本地复刻出来,而是把我的感受和当时的心境融入进去,让读者能够体会我的感受,而不只是视觉上的体验,我希望读者能从我的版画中看到我的内心,看到我想说的话。”创作时,冒朝霖非常细心又有耐心,纸上的草稿涂涂改改可以用上几周的时间来精调,刻到木板上更是精益求精,木板就放在教室后方的书桌上,没有课的时候他就埋头刻画,“既能有效利用时间,有时候学生来看,还能增加他们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冒朝霖辞去在上海的设计师工作,回到如皋市特教学校成为一名特教老师。起初家人朋友不理解他的选择,但他也只是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来解释。“我自己是一个聋人,所以我更能体会聋人的艰辛,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有一技之长,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正常人一样,接受更好的教育。我想借助手中的画笔,把美好的东西、有色彩的东西,带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看到希望,用画笔描绘他们的梦想。”

在冒朝霖看来,当人体某一个感官休眠时,其余感官就会格外敏锐。他总是教导学生要充分感知自己的内心,只有先把看到的景色内化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再付诸笔墨,作品才能让读者感动和共情。“不管是绘画还是刻板,画笔和刻刀都只是一种外在形式,重要的还是你想通过作品告诉读者什么,只要创作时是真诚的,读者一定可以感受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冒朝霖到外地进修学习蜡染、扎染、丝绸绘画等技术。图为扎染作品

为了拓展美术教学内容,冒朝霖到南通、海安、南京进修学习蜡染、扎染、丝绸绘画等技术,丰富学生的选择。其中一名聋生朱亚岗让冒朝霖感到非常自豪。朱亚岗在上课时对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学习时的专注和毅力让冒朝霖对他更加上心,在他的指导下,朱亚岗不仅能够迅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还勇于尝试新的染色方法和图案设计。为了进一步培养朱亚岗的扎染技艺,冒朝霖推荐他参加江苏省和全国的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培训班。在那里,朱亚岗得到了更为专业和系统的指导,与来自各地的优秀选手交流学习,技艺得到了显著提升。最终,在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朱亚岗脱颖而出,获得扎染项目的冠军,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朱亚岗的成功让冒朝霖的想法更加坚定,听障学生同样可以在艺术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拥有独特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虽然并非每个学生都像他一样深耕版画领域或者以此为生,但冒朝霖认为这不重要,艺术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表达方式,他鼓励学生们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不论是在哪个行业,只要他们努力工作,都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二十多年来,在冒朝霖的悉心辅导下,先后有70余名聋生考进了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金陵职技学院等高等院校,而美术也在他们之后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可以表达感情的方式。“我深感骄傲的是,我的学生们可以自食其力。他们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从不放弃,在艺术领域和其他行业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实力,我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保持审美观和创造力,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除了听,他们什么都可以做到。”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